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国懿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近几年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合理的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并可以科学有效地对其进行强身和健心。因此,合理地参加体育锻炼在小学生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 体育锻炼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1.引言
  儿童青少年人群由于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是事关中华民族素质的大事,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1]。而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体质状况不容乐观,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赵翠莲[2]研究发现有66%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1小时,有24.8%的学生每天基本不锻炼。彭蕾[3]研究发现目前小学生约有3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健康状况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崔晓波,李成明[4]研究发现2000年与1995年相比,营养不良检出率下降了1.1%―7.6%;肥胖率由95年的6.7%上升到10.7%;学生近视率达到了71.9%。到2005年,肥胖率比2000年增长了2.7%;视力不良率在小学生中升高了31.7%;肺活量1下降303ml。展水泓[5]对靖远县城区小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身高与全国均值相比,男生低1.11cm―2.27cm,女生低1.71cm―3.48cm;肺活量与全国均值相比男生低125.62―461.95ml,女生低214.65―651.34ml;视力不良率超出全国视力不良率2.5%―4.9%。王永强[6]研究发现小学生的肥胖率接近1/4,视力不良率超过2/3。此外,有关文献证明呼吸机能、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和爆发力素质都有所下降,耐力素质和爆发力素质下降明显,尤其是呼吸机能大幅度下降。心理素质方面主体意识差、意志品质薄弱、环境适应能力弱、自控能力和自我承受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认识度、缺乏自信心和产生自卑自私心理,等等[3,7]。
  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有一句名言,即“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的表现形式,反过来又能促进生命活动[8]。因此,体育运动在人的生命中是不可或缺的,通过体育运动能促进人身心健康,可以满足人体健康的需要,促进身体发育,体格健壮,增强人体机能,提高生命力,以及预防抵抗疾病能力。
  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改善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提高呼吸系统的机能,促进骨骼的生长,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产生[9],还能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敏感性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10]。而且对小学生情感、情绪及学生身心矛盾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有助于消极情绪的释放,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能改善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从而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2.体育锻炼对小学生生理健康的影响
  2.1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系统关系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调节,对人的体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8]。赵翠莲[2]、张健[11]研究发现通过体育锻炼,能使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得到锻炼,提高神经工作过程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和神经细胞工作的耐久力,而且能使神经细胞获得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的供应,给紧张工作环境下提供了充足的能量物质保证。而且王晓琳[9]、赵波[12]、张文莲[13]等研究证明体育锻炼能够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使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合理交替,避免神经过度紧张,使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减少和消除神经疲劳,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明显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2.2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
  呼吸系统对人体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呼吸的过程是人体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也就是供给人体几百万亿细胞新陈代谢中所需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一般人安静时一分钟内通气量为4200毫升,剧烈运动时每分钟肺通气量可高达120升[8]。经常锻炼的人由于身体适应能力较强,其呼吸显得平稳、深沉、匀和,频率也较慢,平均每分钟呼吸7―11次,而不锻炼的人平均每分钟呼吸12―18次,女性比男性每分钟快2―3次,这说明体育锻炼能大大提高人体的呼吸功能[14]。王晓琳[9]、伊晓萍[15]、张文莲[13]认为体育锻炼不仅能使肺组织的弹性得以保持,提高呼吸肌肌力,增强肺活量及呼吸深度,提高呼吸系统的转换能力,而且能提高肺活量,增强气体在肺内的交换量,促进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组织细胞的摄氧能力和对氧的利用。
  2.3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人体通过循环系统的活动,向全身几百亿细胞供给血液,血液把呼吸系统摄取的氧气和消化系统摄取的丰富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人体各种组织和各器官系统,使之维持生命的活力[8]。心脏的腔内和血管内充满着血液,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起着“泵”的作用,使血液不停朝一个方向周而复始地在血管内循环流动,同时与血管维持一定的血压。由此可见,心血管的正常功能对维持生命有重要作用[9]。
  伊晓萍[15]、张文莲[13]等研究发现通过体育锻炼,能使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活动增强,心肌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心肌内毛细血管增多,纤维逐渐增粗,心壁增厚,心容量增加,收缩力增强,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壁弹性增高,从而使心脏的供血得到改善,使心脏功能增强,心脏充盈增大,收缩更有力,增加心脏储备血液的能力,泵出足够的新鲜血液,满足全身组织器官代谢的需要。
  体育锻炼还可以防止很多的心血管疾病,大量研究表明,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心血管病形成和发生的危险性[14]。
  2.4体育锻炼可以改善骨骼系统的功能。
  小学生的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的迅猛阶段,骨骼富有弹性,硬度小、韧度大,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弯曲变形、脱臼和关节损伤[16]。骨骼的生长需要我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跑、跳等动作加快了血液循环,给骨骼的生长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刺激,增加了它的牢固性。有资料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青少年比不爱活动者身高平均增高4―9厘米,体重平均增加4―9公斤,胸围平均增多2―5厘米[14]。经常运动能改善骨的血液供给,使肌纤维变粗且坚韧有力,还会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使骨密质增厚,骨质更加坚固,延缓骨质疏松和脱钙等老化过程,提高骨骼抗弯曲变形、脱臼和关节损伤的能力[15]。体育锻炼使身体发育均匀,肌肉强健有力,皮肤有弹性,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增加,加强关节的稳固性,从而使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大大增加[13]。
  3.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1体育锻炼可以疏导情绪,缓解学习压力。
  彭蕾[3]、刘永奇[14]等人研究发现体育锻炼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使人得到放松,缓解紧张和不安,控制人的情绪,能使学生情绪稳定,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体育运动可以疏导情绪,缓解因学习、生活等带来的紧张,使精神状态达到平衡,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3,7]。如1993年格曼等人对体育锻炼后的被试者立即进行测量,发现他们焦虑、抑郁、狂躁、自卑和妄想等症状显著降低,在精力和愉快程度上明显提高。1993年伯格研究认为,有规律地从事中等强度活动(最大心律60%―75%),每次20―60min,有助于情绪改善,坚持锻炼者会精神振奋,生活充实、朝气蓬勃[17]。

  3.2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
  一个人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就意味着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7]。体育运动有助于自我教育,在运动中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特长,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挖掘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对自己的不足努力克服,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3,7]。参与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改善中小学生的自我概念,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点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非分的妄想,并能发展自身的潜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并端正自我意识。
  3.3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建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12]。体育运动对任何人都是完全平等的,站在同一起跑线的位置,是生活当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无论是什么规模,不管是什么地方,由什么样的人群参与,只要是体育,就能体验到体育的健身和运动带来的快乐。刘永奇[14]、黄泽文[17]等研究认为体育锻炼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自我激励,争取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获得奋发向上的情绪体验。参与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们的生活信念,坚定生活信心,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人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10]。
  3.4体育锻炼能锻炼意志品质。
  体育具有强身健体、娱乐,教育、政治、经济等功能。贾明俊[18]、黄泽文[17]等研究认为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强烈的情绪体验的活动,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获得奋发进取精神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学生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担。因此,体育运动能有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勇敢果断、持之以恒、克服困难的优良意志品质和思想作风。而这种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思想作风迁移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提高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力。
  3.5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小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贾明俊[18]、刘永奇[14]、肖文、余静[19]、孙国良[10]等人研究发现体育运动能协调人际关系,让学生乐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体中,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做到人际关系和人与社会和谐。体育运动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由于抗争激烈,集体配合性强,在活动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参与者的身体机能,技术和心理的能力,而且要大家同心协力,默契配合,相互信任、理解,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对人们的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都有积极的作用,这些对发展、健全人的道德品格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8]。
  4.结语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能提高生活质量。参加体育运动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经常到大自然环境中活动,对小学生情绪、情感具有调节作用,有助于不良情绪的宣泄,可以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改善小学生人际关系,从而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学校体育的开展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能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杨文轩.杨霆主编.体育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赵翠莲.浅谈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的身体健康[J].赤峰学院学报,2007,23(5):92-93.
  [3]彭蕾.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1):39-40.
  [4]崔晓波,李成明.我国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试研究综述[J].长沙铁道学院报,2010,11(3):130-132.
  [5]展水泓.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校本研究,2008,(11):7-8.
  [6]王永强.中小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8:68-69.
  [7]王军.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J].德育视野,2010,(10):25-26.
  [8]黄海燕.浅谈体育锻炼对身体的促进作用[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2):77-78.
  [9]王晓琳.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的关系[J].中国西部科技,2010,09(03):86-93.
  [10]孙国良.体育教育与健康[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95.
  [11]张健.浅谈体育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244.
  [12]赵波.探析游泳运动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世界,2010.10:27-28.
  [13]张文莲.浅谈体育锻炼对人体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9,11(2):53-54.
  [14]刘永奇.体育锻炼与青少年身体健康[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3(12):61-62.
  [15]伊晓萍.运动和健康[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质,2008,14(6):881-882.
  [16]王群.论学校教育中的身心健康教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5:81-83.
  [17]黄泽文.简论体育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J].小学教育研究,2010:109.
  [18]贾明俊.浅谈体育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论坛,2008,3(12):148-149.
  [19]肖文,余静.体育运动对发展小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J].2009:60-61.
  [20]庞金华.影响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教育论坛,2009,4(10):109-110.
  [21]钟海明,苏仕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9:58-59.
  [22]陈耀.把心理训练融入体育课[J].教学经纬,2009,12:102.
  [23]轩永强.浅谈课外体育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J].教育论坛,2010,(4):43-44.
  [24]樊继磊.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促进其技能发展[J].教学经纬,2008.11:200.
  [25]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26]宋萍.浅谈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22(3):97-106.
  [27]曹成远.素质教育下如何进行小学生体育教学[J].文科爱好者,2010,1(7):151-152.
  [28]范运芳.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J].职教探索,2009,(06):1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5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