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的认知与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翠霞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新大纲 化学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实验习惯 学习方法
一、领会大纲
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地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我们应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兴趣
1.课堂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因为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如果能辅之以思考,则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我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学生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2.家庭小实验关注学生动手,激发成就感。
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能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以及点燃时的现象时,学生感到很新奇;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实验后的简要解释和指导使有的学生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
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发家庭小实验,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学生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如,可把教材中的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当作家庭小实验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在教学铁的性质这节课时,我请学生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探究,从而深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3.课外实验强调对社会的关注,激发参与关注社会的热情。
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向课外,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如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我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在教学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我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火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的、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指导学生去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我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习惯养成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等。在教学中应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给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教师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方法习得
1.操作方法规律化。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应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不触壁”;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2.方法习得渐进化。
方法习得要循序渐进。如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加以巩固。到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则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比O2、H2实验室制法,归纳出“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了解了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能够提出“为什么”,还能继续追问“还有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和探索“怎么做”。
实验教学主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对实验问题的思维分析能力。强化课堂演示实验、落实学生分组实验、开发家庭小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化学教学,2009,(8).
[2]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实验,2008.2,(第一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