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趣中读,读中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永姣

  摘 要: 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非常重视朗读和默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处于起步阶段,朗读更是不容忽视,如何让孩子从小就有朗读的好习惯呢?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以趣激情;二要大珠小珠落玉盘――以读带读;三要手舞足蹈悟深情――以演会意。从一年级起就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让学生在趣中读,在读中悟,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从而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朗读 兴趣 情境 感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让学生充分地读,可以让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加强记忆,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可以说,“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处于起步阶段,朗读更是不容忽视,因为朗读不但有利于学生说好普通话,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但是,低年级孩子刚接触语言文字,在起步阶段,难以正确地理解文章、读出文章的感情,更喜欢喃喃唱读。为了让孩子从小就养成朗读的好习惯,语文老师必须对学生的朗读多加指导。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以趣激情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读然后才能善读。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短暂的特殊年龄,他们感兴趣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和目的。因而,在朗读教学中应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中朗读,在朗读中快乐。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现在老师对朗读都比较重视,让学生一遍遍地读,但大部分学生却读不出感情来,更谈不上有所感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指导大部分是纸上谈兵,一味地强调要用“高兴、赞美、悲伤、愤怒”等语气来读,而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于这些还不能很好地体会,根本不明白该怎么读。针对一年级孩子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指导他们朗读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如《雨点儿》一文,描写了雨点儿的对话和他们带来的不同的美丽风景。在教这一课时,可边放红花绿叶美景的课件和荒地变美景的课件,边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边看边体会变化,可以真切地欣赏红花绿叶、绚丽多姿的美景,让其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从内心发出赞叹:雨点儿真了不起啊。这时再让他们朗读,兴趣与情感都有了相应的基础,也就不难取得成功了。
  (二)扮演角色,体会情感后朗读。
  低年级学生爱模仿,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在表演中使学生体会角色的情感,从而去模仿所扮演角色的语气、腔调、神态、动作,使朗读不但绘声,而且绘色。
  如《小熊住山洞》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诗歌的情感表达有些跳跃。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假如你就是一棵小树,小熊这样做,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假如你是一朵鲜花,小熊这样做,你会怎样想?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小熊这样做,你会怎么表现?在假设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体验,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生很快就领悟到小熊的难能可贵,再读课文时,情感随之得到升华。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以读带读
  低年级学生受知识面局限,很难体会语言文字的色彩、文章的思想感情,似乎响亮地读便是最好的。因此,要想低年级孩子读好,教师示范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教师示范最起码要做到读音准确、感情表达明确而又正确。范读要反复进行,使学生有深刻的印象,有模仿的机会和时间。如教学《我多想去看看》,在学生正确拼读的基础上,教师用轻柔的语气读出北京升旗仪式的壮观和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特别是后两句的“我多想去看看”,更是要读出那种向往、迫不及待的语气。老师可反复示范,直到学生学会为止。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设计一个比赛,让大家都来当小老师,谁读得最好,谁就当小老师。孩子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只要方法得当,就可以很好地吸引他们认真聆听模仿老师的示范。
  三、手舞足蹈悟深情――以演会意
  一年级的小孩子读课文常常是看一个字读一个字,这种读法容易断读,而且不利于了解语意,形成语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教给孩子理解内容后再读的方法。例如《画》一文,学生是初次接触课文,以前接触的都是儿歌、童谣之类的,唱读比较方便,也比较顺口。初次接触古诗,让他们理解内容后再来读,就不太会形成唱读的现象。在教这一课时,可以先让他们看看山水画,按照一定的顺序找出上面的景物,再看看这些景物与现实生活中的景物什么不同的地方。理解之后可以让他们配上一定的动作帮助朗读。如:在朗读第一句“远看山有色”时,学生可以把书本放远,点头表示尽管远了,山依然风采不变。朗读第二句“近听水无声”时,可将耳朵凑近书本,再摇手表示听不到声音。在朗读第三句“春去花还在”时,学生可举目远眺,示意春已去,而后再双手做开花状,表示花还在。最后一句“人来鸟不惊”,则可以双手挥动,做赶鸟状,而后摇手示意鸟却不惊。短短的一首诗歌,配上动作,学生不但读得兴趣盎然,而且真正理解了诗的意思,朗读也很显水平。
  低年级学生虽然领悟力有限,但通过让学生演一演,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他们朗读的积极性,而且可以让他们在快乐的表演中轻松领悟文章意蕴,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朗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益处多多。虽然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受知识面的限制,但“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从一年级起就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技巧,在各种活动中以各种形式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就能达到让学生在读中悟情的目的,优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淮(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颂.朗读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第三版,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7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