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路的谐振》说课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海霞

  摘 要: 说课是促进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也是教师间进行教学交流、教学探讨的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作者以《电路的谐振》为例,阐述对这部分内容的说课设想。
  关键词: 高职机电专业 《电路的谐振》 说课
  
  谐振是正弦交流电路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一方面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如高频淬火、收音机等。另一方面会使某些元件因产生较大电压或电流而受损,因此研究电路的谐振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一、教材分析
  1.使用教材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好的理论指导。本课教学内容选用由席时达主编的《电工技术》第三章第七节。这节教材从生产实例引出谐振概念,再分类介绍不同谐振的产生条件、特点及应用。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乏相关知识的分析和讨论,最后特别详实列举收音机实例,很有针对性,能加深学生对串联谐振的理解。
  2.教材特点
  整节教材内容语言科学严谨、深入浅出;编排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知识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所选实例充分联系生产实际,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3.地位作用
  《电路的谐振》被安排在本章最后一节,是全书的一个重点,在课程标准中被列为理解并掌握的内容。它既是之前所学的单一参数交流电路和RLC串联电路的延续和拓展,又是之后要学习的交流电动机、磁路与变压器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4.教材处理
  整个教学以教材为主线,穿插实验,增加课外练习等辅助手段完成教学任务。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以高职机电专业学生为主,知识方面已学习RLC串联电路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正弦交流电路能力;技能方面已参加电工实训,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情感方面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态度被动,但喜爱实训实验,竞争意识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谐振的概念及分类;会谐振的条件、特点及品质因数;能简单应用谐振知识。
  2.技能目标
  知道安全实验,正确调试;会电路的连接与测试。
  3.情感目标
  能主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能与同学真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谐振的条件、特点及品质因数。条件和特点在今后学习的电动机、变压器、电子技术中有较多应用,品质因数被广泛应用,所以确定为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谐振的应用。在谐振电路的分析计算中涉及到的物理量很多,计算复杂容易出错,将其确定为难点。
  五、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简单的RLC串联电路,以灯泡为负载,演示谐振的特点。增加直观性,同时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调谐的学习中用小收音机进行演示,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
  (2)引导探究法。学生初学正弦交流电路,对其分析方法还不熟悉,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较多之前学习的公式,给学生带来很大困扰,所以在讲解谐振条件及特点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总结,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3)讨论教学法。串并联谐振的特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设置学生进行讨论比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互相补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有成就感。
  (4)实验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连接谐振滤波器并测试。动手操作加强记忆,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2.学法指导
  (1)仔细观察实验,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
  (2)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出新的规律。
  (3)积极参与分析讨论,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取长补短。
  (4)认真听讲,勤于笔记,发散思维,练习巩固。
  六、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5分钟)
  RLC串联电路的端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复习是记忆的有效方法,同时本课内容也大量涉及RLC串联电路的相关公式,有助于新课的学习。
  2.新课导入(10分钟)
  演示实验:简单的RLC串联电路,以灯泡为负载,演示谐振的特点,使学生从感官刺激开始来学习谐振的概念及特点,建立最初的印象,学习做实验的方法。
  提出问题:观察有何现象?导致灯泡亮暗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总结归纳:学生讨论实验现象,老师总结点评,由结论导入新课内容。
  3.新课讲授(65分钟)
  (1)讲解谐振的概念及分类。主要以讲授法为主。
  (2)讲解谐振条件。通过上述实验,引导启发学生由概念得出串联谐振条件,推导固有频率。谐振条件是教学重点,采用复习提问、讨论、反馈等方法引导激发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3)讲解串联谐振的特点及品质因数。四个特点分别对待,第三个是学习品质因数的基础,有一定难度,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得出结论。
  (4)讲解串联谐振的应用。列举在生产生活中的诸多实例,以调谐小收音机为重点,边演示边讲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5)例题讲解和巩固练习。不同难度的题由不同层次学生解答,提高学生积极性。通过练习突破难点,同时复习前面的知识,将前后知识联系贯穿起来,做到有的放矢。
  (6)讲解并联谐振的条件、特点及应用。
  (7)分析比较串并联谐振特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出讨论任务,学生分组讨论,结果完整并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奖励,最后老师点评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多媒体展示框架结构,引导学生从知识结构和思想方法两个方面总结,将本课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七、评价方法
  关注学生练习、实验和讨论的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改变将考试作为惟一评价手段的传统模式,同时科学规范、定性定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主要从小组的讨论结果、实验连接调试和结果、课堂练习结果等方面来进行测评。
  
  参考文献:
  [1]席时达.电工技术[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
  [2]左利利.对高职“说课”活动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8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