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提问,点石成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艳萍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往往通过提问来推动教学进程。《学记》说:“善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语文教师仍然习惯于在教学中不断地提问,过多、过散、过易、过难的提问会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频繁的提问让学生静不下来,得不到沉思默想和实践练习的大量时间。因此,提高语文课堂的提问有效性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问题”设计的作用
1.“问题”设计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可以通过问题调控教学活动的进程,通过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通过问题激起教学场的思维风暴,通过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入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2.问题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
思起于疑,要精心设计问题,营造一个学生能明显意识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从而激起思维的波澜。从某种意义上讲,完整的思维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说思维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问、不断解答、不断追问、不断明朗的过程。但这个过程通常是在主体内部进行的,是内隐、自问自答的,而来自外部问题的提问同样能够成为思维发生的起点,一种外部的语言化的思想正是在提问中开始的。
二、“问题”设计的具体方法
1.把握教学方向,设计关键问题。
善于提问的教师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问题,问在关键处,问在疑难处,经过耐心引导启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而问题的设置源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刻领会,源于对学生思维的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导航塔,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正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标志教学方向的关键问题,体现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如在《项脊轩志》的教学中,在突破教学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时,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全文的关键句是哪一句?”这看似简单,其实易中有难。这个提问既开门见山,直奔目的,又如一线串珠,引出对话的内容,如“为何此句为关键句”、“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据此全文可分为哪几部分”等。抓住了教材的关键句,并适时提问,提问就有效。
2.问题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所谓“恰如其分”才是我们要追求的提问境界。提问“过高”难以诱发学生的认知,冷场不可避免;提问“过低”不易擦出思想的火花,热闹成了假象的外衣。问题要切合文本,贴近学生,难度适中,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3.寻找最佳提问角度,激活学生思维。
要使课堂气氛融洽,教师除了要掌握提问的时机外,很多时候还要关注“提问”的角度。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但效果往往不一样,只有找出最佳的提问角度,才能让问题充分发挥价值。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我设计的问题一为:“可否把标题改为《荔枝》?”二为:“《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标题好在哪里?”但“《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标题好在哪里?”问得生硬、单一,易使学生不知所云,思维无法激活,而“可否把标题改为《荔枝》?”则既与课文内容相联,又有一定的趣味性,产生了很好的生成性课堂对话。
4.设计问题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学习是需要氛围的,创设好的学习情境至关重要。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的好奇心、上进心可充分调动,并得到进一步强化,提出恰当的问题是创设好的学习情境特别重要的一环。教师可通过对一节课内容的梳理,提出一系列问题,形成问题串,把一节课的内容串联起来,在解决问题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如在《项脊轩志》的教学中,我一共设计了四次重要的提问,它们以“主问题”的形式依次这样出现:
(1)全文的关键句是哪句?(2)作者对“项脊轩”的感情有喜有悲,喜在何处?悲在何处?(3)作者对“项脊轩”的感情是喜悲参半?还是以喜衬悲?为什么?(4)“项脊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很明显,这四个问题的设置,带有“主问题”的特点,每次的提问都能够支撑起一个时间板块的学习过程,形成课堂教学的大体思路,基本上牵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品读,同时课堂教学又因减少了无效提问的次数而显得简洁美观。
教师在意提问的设计,注重精心设计重要的课堂提问,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素质。如果每位教师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提问都能够在这些方面作比较深入的思考与实践的话,那么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指日可待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94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