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陈出新 转变思想 迎接新挑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莉萍

  2010年是陕西省新课标实施后的第三年,也是新课标实施以来最关键的一年,因为检验新课标实施成果的时刻就要来临了。作为现任高三老师,我们是陕西省最早接触新课标的人,这两年多的新课标教学使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在历史教学方面我们必须做到“推陈出新,转变思想,迎接新挑战”。就历史学科教学而言,如何体现新课改精神,实现新课标,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亟待思考和尝试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个方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由传统的老师“教”为主向学生“主动学”为主转变。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人的全面发展,而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的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待灌的“知识器皿”。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获得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还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学生成长的多方面需求决定了现代教育必定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工程,必须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的过程。
  新教学理念倡导的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研究的是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相信、肯定、鼓励、赏识学生。人人都参与,有的提出问题,有的解决问题,有的修正补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平等融洽。只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理念,才能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
  二、坚持新课程标准,大胆整合教材重难点,摆脱旧教材的束缚,做好新旧教材的交接。
  《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教学建议、评价标准等,它既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又是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估,以及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衡量教学成果的纲领性文件,教学活动必须立足于《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大胆整合。
  三、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总结、评价和“三维目标”的落实
  历史教学比较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结,以往都是教师总结,现在完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新课改中的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评价,还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评价。教学目标其实更应该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所以完全可以让学生来作教学评价,这样才能知道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了,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还可以对着目标给学生打分,看学生完成目标的不同层次。由此可见,新课改的实施,是我们迈向素质教育的关键一步。我们注意到新教材淡化时间,淡化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找到学习历史事件、线索的方法、过程,以便适应终身化学习要求。让学生自己学习,运用方法达到目标,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客观的评价。这样目标―过程―评价就能达到三者合一。所以在新课改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过去是教师忙着备课、讲课,学生很轻松,现在正好相反,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教师就会很轻松。这样看来,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是不是对教师的要求就降低了,其实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我认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同时还应当以扎扎实实的课堂改革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
  四、提高教师素质,注重集体备课,加强新理念下的教学研究。
  为真正体现新的教学课标理念,我们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发挥教研工作的教学导向作用。首先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在备课上狠下功夫,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抓住课程改革的精神。由一人主讲一课,众人共同参与。对教材分析、教材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教学程序到课后活动的教学全过程进行研讨分析以达成共识,它既使个人的业务能力得到了锻炼,又使集体的智慧发挥了作用。其次是通过教学观摩的形式,在讲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体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检验备课效果的得失,从中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方法,这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观念转变的有效途径。最后是通过撰写教学心得,积累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料,进一步交流、总结、提高。
  历史教师要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来,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增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识,增强新课程实施能力,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深入探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其要求的程度,注重教材的解读和处理,加强对教材的理解、整合和科学处理,驾驭教材,参透教材,适当补充教学内容,不能像过去那样不分重点地全讲。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或调整,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一味地为了满足某种考试的需要而对教材进行不合理的取舍和调整,要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五、多媒体的使用要“新”而不落俗套,要有辅助教学意识。
  新教材突出了网络在学习上的作用,利用网络信息量大、交互性好的特点,让学生整合信息,为学习所用。对互联网的应用新教材作了这样一些要求:
  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能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但不能迷信它,不能过度夸大它的作用,因为它毕竟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这是它的功能的基本定位。要正确使用它,先要对它的长处、短处做到心中有数。多媒体教学的长处一是容量大,二是直观,它的明显不足一是不经济,成本大,花时费力;二是预设的,没有互动,难以生成,都是事先设计好的,上课基本上就是展示课件。所以应该提倡常规教学手段能完成的教学,尽量用常规手段。即使要用多媒体教学,也不提倡整堂课都用多媒体,否则有“电灌”之嫌。多媒体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喧宾夺主。
  展望新课改,广大教师应当从根本上树立新课标的理念,坚决用新课标的理论来武装自己,以一种新的思想新的姿态去积极探索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力争在新一轮的课改中不被抛弃,力争推陈出新,转变思想,迎接新挑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