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英
摘 要: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快乐学习,创造学习,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了阐述:将数学与其它课程有机地融合;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求知欲望;抓住一日生活中数学教育的契机;运用恰当的激励措施,体验成功的快感。
关键词: 幼儿 数学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数学是研究现实社会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数和形的问题,比如吃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自己有几只手?每只手有几根手指?幼儿园中有几个老师?等等。幼儿如果没有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就会连这些基本的问题也弄不清。
在当今课程改革的汹涌浪潮中,教育已从传统的灌输转变成幼儿主动地学、主动地创造、主动地运用,从而在活动中产生新异、独特而有价值的东西,并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于生活中。而数学活动相对于故事教学、唱歌活动、绘画活动等而言要显得枯燥一些。幼儿园的幼儿年龄小,好动注意力又不集中,自控能力又稍弱,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利用各种形式、方法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认知倾向,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结合学龄前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注重师生互动,注重让幼儿亲自操作,在玩玩讲讲的过程中接受数学知识。
1.将数学与其它课程有机地整合
儿歌朗朗上口,短小易懂,深受幼儿的喜爱。将数学知识融于儿歌教学中,幼儿易于接受,并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幼儿都爱听儿歌,念儿歌,将儿歌配上相应的多媒体画面,那幼儿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我常把数学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儿歌。如教幼儿学习认识物体匹配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桌子椅子手牵手,枕头被子头碰头,小碗筷子抱一抱,大家都是好朋友。”通过这样形象直观的解说,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这些物体之间的关系,还创造性地讲出了遥控器和电视机是好朋友、电脑和键盘是好朋友、太阳和月亮是好朋友等丰富的内容,并把它们编进了儿歌中,使儿歌的内容更为生动丰富。
将语言和数学活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样既可让幼儿接受新授知识,又避免学习数学的枯燥过程。当然我们还可以将幼儿学到的数学知识唱出来。在《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中,我要求幼儿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三种基本的形状,幼儿一开始便进入了学习状态,可过了一会儿便出现了低头捏手指、讲悄悄话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是当我把这些图形和相应的实物编成歌词并配上平时所熟悉的歌曲《ABC》的曲调时,每一位幼儿都听得入迷,在能力稍强的几个幼儿的带动下,一个个地跟着音乐唱起来,还做出许多表现圆形、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形状的手势、动作。
将数学与其它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科学地体现了《新纲要》的指导精神,体现了教育课程的多元化,为幼儿学习数学增加了趣味性,避免了枯燥的学习过程。
2.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求知欲望
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包括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计算机为幼儿园教学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幼儿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适合幼儿好奇好模仿的心理特点,能强化幼儿的记忆,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如我在小班数学活动《比大小》的实施过程中,就设计了多媒体软件,将大大小小的物体出示在一幅图中,利用鼠标点击将大的物体放在一起,将小的物体放在一起。如果幼儿每答对一次,电脑就会自动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如果答错了那就是一声叹气声,接着是鼓励的声音。幼儿对此感到新奇,当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兴奋不已,当意识到自己答案不对时就不由地产生了继续努力、不泄气、一定要找到的信心。
3.抓住一日生活中数学教育的契机
数学教育的契机并不只存在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幼儿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支持而阻塞。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只要老师在平时能抓住时机,注意引导,日积月累的效果是很好的。
幼儿园每天午点后都会配上一些果蔬,如苹果、桔子、小蕃茄等,而小蕃茄又是孩子们比较爱吃的,因为它味道好,个儿又小,可以一次吃好几个。有一次,有的幼儿因为吃得快而抓了一大把,而吃得慢的幼儿只能吃到一两个。于是,我根据小蕃茄的数量在一开始就规定好“今天每位幼儿吃多少个”,然后鼓励幼儿来取时1个、2个、3个……大声地数出来,这样不仅缓解了幼儿吃的个数不平均的现象,而且也给了幼儿点数的机会。多次尝试后幼儿的点数兴趣浓厚了,点数的能力增强了,周围的事物他们都想拿来点一点,数一数。
班里有一些彩纸剪成的各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平时小朋友是利用这些图形喂娃娃,娃娃的嘴是什么形状的就喂什么形状的图形饼干,刚开始时幼儿很感兴趣,可是玩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便不感兴趣了。于是我立即改变了这些图片的玩法,将这些图片分成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四种归类摆放好,设计了一件长长衣,请幼儿自己选择两种颜色,一个一个地将两种颜色的图形有规律地排在娃娃的衣服上,玩法的改变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老师在平时细心观察,及时调整旧游戏,创造新游戏活动,孩子就会重新燃起学习的欲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4.运用恰当的激励措施,体验成功的快感
《新纲要》明确指出对幼儿的评价不要只看结果,而应该重过程、轻结果。幼儿与幼儿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既善于动脑筋又好于表现,而有的幼儿则知道答案却不表现出来。因此老师在平时要善于挖掘幼儿的优点,发现进步之处,及时表扬,对幼儿进行正面的引导,调动学习积极性。没有幼儿积极参与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因此,不论谁在学习活动中有进步的现象,哪怕只是很细微的一点点,我都会毫不吝惜地加以表扬。比如今天飞飞勇敢地举手发言了,亮亮正确地说出了图形了,云云大声地点数了,等等,我都会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幼儿才愿意迈出艰难的第一步,对自己充满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
当然,激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和体态都对幼儿有激励作用,赞许的点头,期望的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都能表示对他们学习的肯定,使幼儿愉快学习。这些表达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深受幼儿的喜欢,因为这些小小的举动表明了他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在同伴中的形象。
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为幼儿提供各类探索机会,引导幼儿在不断的摸索研究过程中理解、感知数概念,从而找出规律所在,有了这样的体验,幼儿才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当他们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数学的枯燥与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形成了矛盾,但只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特点与水平,采用恰当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使数学教学活泼、自主、有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