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媒体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雄

  摘 要: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备受推崇。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功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为了全面提高美术课教学效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多媒体 高中美术欣赏课 教学方式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高中美术欣赏,已列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同时,它还能够发挥出德育、智育难以发挥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手段已经很难满足其要求,为此,我在近几年的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结合美术课的规律和特点,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深深体会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深信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会为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带来新的变革,必将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下面我就在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谈谈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创造氛围
  以往的美术欣赏课是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一般只是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分析,学生只能很被动地接受,无法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或者要上好美术欣赏课,就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录像带,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不少教师畏惧上美术欣赏课,在这种教育“气氛”中,学生对乏味的欣赏课持不欢迎的态度,容易变得消极、冷淡、厌烦。将电脑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能清晰形象地显示美术的图画,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获得知识,教学效果也随之大为改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媒体技术能出示生动有趣的画面和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利措施。恰当地运用多媒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因而我们就必须在课前设计制作一些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的多媒体课件来创设趣味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投入到美术欣赏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利用情境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知识,而是要让他们自主探究,培养学习兴趣,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举一反三,想方设法地向着预定的目标再前进,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创设情境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传播的方式趣味化;能够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统一;能够变灌输为主动,变注入式为自主式,改变单一的灌输知识的观念,这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只要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就能化枯燥为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能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解决美术欣赏课中的重、难点
  美术欣赏课有很强的直观性,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投影仪,就可以将作品清楚地放大展示,让学生在欣赏课上能够真正地“欣赏”。例如在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一课中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卫》时,由于教材中的作品照片尺寸有限、印刷不清、角度单一,教师很难讲清楚该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同样学生很难理解该作品的伟大。而若通过多媒体和投影仪,将《大卫》投影成2米见方(达到几乎与原作一样的大小)的多角度影像,就能使每个学生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的震撼,达到最佳的审美感受。由此,视觉的传达与知识的传授相得益彰,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学习和提高。
  美术教学离不开大量的直观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在扩充书本的知识内容的同时,可以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中长期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得学生的喜爱。
  三、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
  在现有的高中美术欣赏教材中,包含了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四大类的作品介绍与美术的有关知识和理论,其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因而,在课堂欣赏教学中,需要链接的信息量很大,特别在欣赏各类美术作品时,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高,作品数量大。而现有的美术欣赏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并存在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小的缺点;加之美术欣赏课的课时少,而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已不满足于教材上的介绍,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艺术体验。要解决好这些教学中的矛盾,如果仍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则是很难实现的。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快捷地提供课题所需的各类信息,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加,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欣赏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如在课前编辑好课件,将课题的知识点、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引人如胜的音乐和身临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省了使用传统手段所需用的时间,给教师和学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欣赏、感受、讨论、分析作品的美。例如,在讲我国古代青铜器时,教材中图片有限,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就不可能对我国古代青铜器有较全面的认识,更不要说详细介绍了。而现在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前将选择好的作品图像、文字说明和作品图解分析等素材组合制作成课件,在教学时重点分析几件作品后,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较多地、系统地、连续地、反复地欣赏类似的其他作品(包括教材上因篇幅限制而没有介绍的优秀作品)。这样,在一节课中能比较轻松地让学生多欣赏几件作品,极大地扩展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充分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的机会和空间。
  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通过将多媒体引进课堂,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既丰富多彩又充实完整。这种学习内容直观呈现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教学快捷地提供课题所需的各类信息,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加,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欣赏需求,从而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2]尹少淳.美术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3]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4]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0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