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课堂中的体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晓东

  摘 要: 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研究,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积累“指导”与“主体”的常用的教师用语,把握好“指导”与“主体”的火候和分寸,让课堂教学永葆活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指导” “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无论多么高明的教师,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下面我在正确把握“指导”与“主体”的火候和分寸,让课堂教学永葆活力方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几点认识。
  一、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教是为学而存在的,教师的指导作用必须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是以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作为基础和前提的。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学生还处于不成熟的成长时期,他们都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如果教师的指导方法运用不当,指导就会变为主宰,那就会阻碍甚至泯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不应是以权威的姿态主宰学生,而应是通过引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通过一句句表达含蓄,留有余地的话语,如:“你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那么,能说明你的上述猜想是正确还是错误的吗?”等等,给予学生说话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充分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以便寻找错误的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在“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这一环节里,学生练习解方程组:
  3X-Y=2①3X=11-2Y②
  我安排了四个学生在黑板上解题,然后让几个学生上来批改,其中一个学生的做法被批改为错误,他的做法是:
  由①得3X=Y+2③
  把③代入②得Y+2=11-2Y
  ∴3Y=9
  ∴Y=3
  把Y=3代入①
  ∴得3X=5
  ∴X=5/3
  ∴X=5/3Y=3
  于是我问:“为什么认为他的解法有错误?”该学生答:“因为老师讲的代入法不是这样的,他没有按老师的方法做。”我说:“但他的结论与其他的同学是一样的呀!”于是我趁机表扬解题的同学:“他的解法非常正确,是一种创新的解法!他能够不满足于老师所讲的方法,自己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是一种创新的行为。同学们应多动脑筋,多向这位同学学习。从更多方面去开拓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以正确的指导方法作保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等影响学生。
  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要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微笑带进教学,要有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要能不断加强师生之间的情绪交流,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兴趣是一种学习的动力,学习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个似乎与他们的已有经验相冲突的事实。在教《等比数列》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一个问题:如果一张纸可以无止尽地折下去,那么要折多少次才能厚到超过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学生凭经验往往会猜测“一百万次”、“一千万次”,甚至“上亿次”……事实上,只须51次即可。简直不可思议,这个结果引起了经验与事实间的冲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有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要确立学生学习上主体的地位,首先,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需要,因为尊重学生的需要、欣赏和鼓励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如课后作业(探究的需要);“学生的猜想中有合理的成分吗?”(认可的需要)学生得出了的结论(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妙极了!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一些多么美妙的关系啊!”(赞赏的需要)“开始是我想错了,但后来通过大家的帮助,我明白了错误的原因……”(承担责任的需要)其次,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当学生未达到认知目标要终止学习的时候,当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头绪出现混乱的时候,当学生的学习出现消极现象和错误结果的时候,都需要老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保证。有时学生的意见可能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给予肯定,表扬其探索精神。教师还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不断增强。因为有的时候错误往往可能是成功的前奏,错误中可能隐含着新的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能正确把握“指导”与“主体”的火候和分寸,就一定会让课堂教学永葆活力。
  三、教师放手让学生去研究
  从教学理念层面来看,是教师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因而才会有所谓的“失败”。当学生产生错误时,教师不要强迫学生走自己设计的道路,而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寻找原因,研究正确解决的办法,从而获得成功。教师应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主动探究,亲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从教学策略层面和具体操作层面来看,教师帮不帮学生研究成功,促不促进学生“由失败走向成功”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研究能否成功。再放手让学生去研究,希望他们能成功,这还不够,还必须适当地促进学生走向成功,帮助学生走向成功。教师不要直接地、明显地去帮学生,指明研究的思路,而是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教师的每一次提问,如:“猜想的结论一定正确吗?”“那么,他的猜想中有合理的地方吗?”“能证明或否定它吗?”等等,这些都能触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神经,推进着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深化。正是教师的这些“帮助”,促进学生“由失败走向成功”。从教学环境因素来看,教学的民主引起了研究热情的高涨,学生们的主动积极也从客观上促成了研究的成功。老师的巧妙设问、学生的“大胆”、“特例”检验思想、直观思维、“极限思想”、理性判断、数学知识的合理运用、开拓性思路、运算实践和“独辟蹊径”,以及其他同学的表现,构筑了一个内部协调、相互促进、合作交流的学习共同体。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最好的教学其实是最难的教学。”所谓“难”主要是指对教师的要求相应提高,新课标观念下的教学正是如此。一方面要求教师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如新的学生观、教材观、评价观等。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向传统的教学模式挑战,创造出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2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