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 岩

  摘 要: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已经明确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本文指出了目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并深刻地阐述了如何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存在问题 培养策略
  
  1.引言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9月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所以,为了更好地跟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满足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所谓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即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在交往中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在此,结合我国学生的实际,主要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当前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中国学生在各类英语考试中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一旦出国,却成了一个“英语哑巴”,不难看出,当前我国英语教学还是更多地注重理论的教学,英语实践能力的教学仍然比较欠缺。
  2.1更多注重英语语言知识教学,忽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堂长期以来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更多地注重语法、词汇上的教学,学生更多的是记笔记,结果英语课堂变得像学习公式一样枯燥无味。英语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更多的应是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然而结果却恰恰相反。
  2.2缺乏文化背景。
  英语教学中无法进行有效交际的一大障碍,就是缺乏文化背景。美国外语教学专家温特布姆拜(Winston Brembeck)在谈只教语言,不讲文化的恶果时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养流行大傻瓜的最好方法。”(罗常培,1989)例如,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在面对夸奖时,中国人更多的是表现得很谦虚,会很礼貌地回答“Where,where?”,因为谦虚是中国民族的优秀品质,是一种美德。然而外国人更多的是接受这种夸奖,礼貌地回答“Thank you.”。这就是中西文化上的差异,如果在缺乏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就很难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2.3课堂活动匮乏,时刻不离教材。
  长期以来,英语课的套路主要是讲单词、讲课文,课堂的教法主要是讲解、翻译、背诵。很多英语教师忽略课堂活动,把自己当成主角,唱独角戏,学生不能参与其中,课堂的前10分钟学生还能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但是后40分钟有的学生就开小差,有的竟开始睡觉。英语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更好地与人交流。上好一堂英语课主要是师生的互动,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下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无法提高的。
  因此,英语课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使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以提高他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因此,教师转变教学模式,将文化教学始终贯穿于语言教学中,注重拓宽学生的文化视角,培养其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3.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化信息。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主要来自英美主要媒体的文章。文章不仅具有时代性,而且涵盖了当今西方社会的社会文化信息。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课文的整体结构、写作手法以及语言知识进行整体把握,还要对隐藏在其中的文化知识给予重视,并充分地利用,让学生了解课文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例如,“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在讲解这个句子的时候,不能只是拘泥于表面的涵义,应该究其根源,这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一个名句。教师可以对这部小说和作者进行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那个时代,了解作者说这句话的心理状态,同时应介绍莎士比亚其它有名的著作。
  3.2营造课堂文化氛围,注重文化的导入。
  文化无所不在,教师既要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又要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英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文化,包含着礼仪文化、习俗文化、词语文化等诸多方面。在进行外语教学的同时需要导入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内容。文化教学的方法应以对比法为主,在英汉文化发生冲突时,应及时进行对比。比如,在中国称老年人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是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因此英美人都不服老,所以在使用英语时,我们应该提醒学生用“senior citizens”而不是“elderly people”来指代“老人”,通过对比说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因此,英语教师在讲到这个知识点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文化导入,介绍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
  3.3利用现代网络,增加学生信息输入的途径。
  中国学生由于缺乏语用知识,经常容易用本国的文化知识和习俗进行跨文化交际。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甚至造成很尴尬的局面,给外国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不仅要通过教材中的课文解析文化内涵,而且应该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传播西方文化和习俗,引导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对比的讨论。因特网方便快捷,可以提供大量的材料和现代信息,使学生通过浏览各种网站了解各国的时事动态和民俗风情,培养跨文化意识。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学都普遍采用多媒体手段,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间和课外的时间播放原版英文电影,让学生进行分析中外文化差异,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此外,美国之音、ABC澳大利亚广播公司、BBC世界新闻报道等均是很好的文化信息资源。
  4.结语
  外语教学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依赖于语言知识和各种非语言知识的逐步积累。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传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展示给学生英语国家独特的社会风貌,揭示相关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在文化氛围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2003.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5]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言出版社,1989.
  [6]夏纪梅,吴潜龙.中西外语学习文化的差异与融合.外语界,1999,(3).
  [7]胡春洞,王才仁.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8]Hymes,D.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Pride J.B.,Homles J.Sociolinguistics[C].Harmondsworth:Penguin,19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19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