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平晓

  摘 要: 本文以浙江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CET-3)为例,就图式理论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炼出了近年来CET-3听力真题的经典场景词汇,旨在通过相同的背景与图式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关键词: 图式理论 英语听力理解 影响
  
  英语听力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实用的语言技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三级听力的要求是: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对话、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能抓住其中心大意、要点及有关细节,领会作者观点和态度,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为今后通过听的途径获取信息做好准备。
  然而,在听力理解中,大多数学生更多关心的是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而另一重要问题――背景知识即图式理论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却很少被重视。
  一、图式理论
  图式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提出。他认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转引自Carrell,1984:332)。在他看来,“已有的知识”即是先验的图式。到1932年,英国心理学家Bartlett在他的“Remembering”(1932)中把“图式”描绘成“一种积极的发展模式”(active developing pattern),并由此提出了研究阅读心理的图式概念。七十年代后期,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E.Rumelhart)等作了大量研究,把图式的概念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理论。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存储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和积极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以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存储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图式中每个组成成分构成一个空档(slot),当图式的空档被学习者所接受的具体信息填充,图式便实现了。英语学习者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对他们吸收新知识的速度和运用起着关键作用。这些图式随着学习者视野的开阔、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扩展和修正,并不断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参考,使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联想、制约和理解。
  根据以上理论,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如果能够“激活”(activate)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结构,使新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并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产生新图式,丰富头脑中图式的内容,听力理解就会更准确。
  影响听力理解的两大图式分别是“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指听者已掌握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等基本知识。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很多考生已具备了足够的语言知识,但是因为缺乏对语篇的背景理解,即缺乏“内容图式”,导致听力出现偏差。
  在CET-3的听力题中,很多对话来自人们日常生活的典型情景,如餐馆、邮局、医院、图书馆、机场、银行等。在这些典型的情景中,对话双方的关系及说话人的行为方式应该是相对比较固定的。这种日常生活常识储存在人的大脑中即为图式模式。如下面一段对话(2006年6月卷):
  M:Miss,could you bring me some cake and a cup of coffee?
  W:Certainly,but we have to wait until the captain has turned off the fasten-seatbelt sign.
  Q: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On the plane?摇B.On the ship?摇C.In a restaurant?摇D.In a coffee bar
  当听到cake,coffee时,听者会以为答案是C或D,而听到captain(船长)时,又会以为答案是B,很容易将思绪搅乱。如果听者能通过背景知识知道captain也可能是机长,再加上seatbelt sign就能确定对话发生在飞机上,讲话人为乘务员和乘客。
  从上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除了足够的词汇量和辨音能力等纯语言知识外,对于对话背景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听者对于语篇的理解是否正确。
  二、图式理论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的作用在于它为听者提供了“预见性”的基础。CET-3听力测试对话仅读一遍。三篇短文(有时也会出现长对话)读两遍。但两个部分答题的关键所在――需要作出准确判断的question(问题)都没印在试卷上,而是在放完对话或短文后才读出,仅读一遍,所以“带着问题找答案”的方法行不通。关键是提高“预见性”,通过读题、预测,考生要动用大脑中原有的知识图式,对听力材料中出现的信息进行理解,并根据所给选项预测问题。
  以一篇听力材料中的题目为例,这篇短文所给选项是:
  1.A)Maths?摇B)History?摇C)Music?摇D)English
  2.A)Because it’s interesting?摇?摇B)Because it’s enjoyable
   C)Because it’s economical?摇?摇D)Because it’s practical
  3.A)Biology?摇B)Economics?摇C)Geography?摇D)Computer
  从有那么多课程名称的选项中,考生不难预测到这是一篇有关学校或教育方面的文章,就应迅速激活与此相关的表达,如:high school,campus,subjects,basic courses,elective courses等。在听的过程中,考生不是单纯靠听到的信息被动地作出反应,而是事先在脑中准备好可选词汇及背景信息,这样就大大缩小了听音后大脑“搜寻”匹配信息的范围,从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放完录音后考生被要求解答以下三个问题:
  1.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a basic course?
  2.Why do some students study computer science?
  3.What can students learn in science class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第一题根据常识就能断定不属于必修课的应该是C,而第二题的A和B是一个意思不可能被选,答案就落在C或D上,留意一下相关的信息就能做出。第三题同样是常识,大家都知道自然课学的是生物(biology)、化学(chemistry)和物理(physics)。
  在了解图式理论的作用并能将其应用到考试中之后,考生需要的就是掌握在听力图式中常出现的词汇。相对于阅读理解的词汇量要求,听力的词汇范围要小得多,但对精度的要求更高,至少要做到“能听,会读”。
  三、图式理论在单词记忆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不仅可以使考生在听音前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而且可以帮助考生认知、储存、激活听力词汇。如上文所说的,听力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考生在听音的同时在大脑中搜索词汇的意思并进行理解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听力考试进行准备,有的放矢地积累听力词汇。
  从记忆的规律和特点来看,语境效应是帮助考生记忆单词的积极因素。也就是说,有语境联系的词,如professor―student,比无语境联系的词,如butter―office,辨认起来要快。在CET-3的听力测试中,每个话题的图式中会有一些常出现的词汇,这些词汇之间存在着语境联系,心理距离较近,考生按照主题类别记忆单词,比孤立、零散地记忆单词,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在短暂的听力理解过程中,大脑能够辨认并储存的信息非常有限,这种短暂记忆能力普通人只能达到6―8组。但如果这些词汇的相关性很强,考生就能缩短激活相关词汇的时间,节省大脑“内存”,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要获取的重要信息上,为听力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四、结语
  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对学习者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方面,教师应拓宽学生的视野,有的放矢地介绍相关背景,加大背景知识的输入,帮助学习者建立新图式,进而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图式,提高听力教学效果。学生也应注重背景知识的积累。这种背景知识越丰富,储存的图式就越多,听力理解就越容易。
  
  参考文献:
  [1]Bartlett,F.C.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2]Carrel,P.L. & Eisterhold,G.C.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1983,17/2553-73.
  [3]刘绍龙.背景知识与听力策略――图式理论案例报告[J].现代外语,1990,(2):42-45.
  [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5]王燕.雅思真题高频词汇[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38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