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雪寒

  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其个性,让地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但由于传统教学弊端的存在,课堂沉闷、机械和模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师生的生命活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革除这些弊端,让地理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气氛
  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使他们树立信心,同时教师也要热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与老师不同的见解,甚至应允许一部分学生暂时保留自己并不十分正确的意见,通过教学过程慢慢领会更为正确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使之树立学习信心,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给学生以快乐的课堂生活
  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课堂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无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吸引力,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读、兴趣盎然地学,在自主学习中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趣。如,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挂图、投影(幻灯片)、录像、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观,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开展自由辩论,做游戏活动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让学生有创新感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实验中学习’。”但是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学生记忆、背诵、模仿、做题,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激发;缺乏对亲情、人性的体验,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因此,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学习火山和地震的分布规律时,首先让学生注意收看电视或上网搜集最近两年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或地区,然后,在一张空白地图上标出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学生的标注和观察,结合观察世界板块分布图,观察探究火山和地震及世界板块分布的位置关系,最后归纳、总结其分布规律。
  四、开放多变,让学生有灵活感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许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学方案的设计。但是,教学过程又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个性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回归儿童的生活,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大胆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对课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呈现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拘泥于固定不变的预设中。师生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课堂的应变能力,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产生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的互动的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从而有所发现、拓展、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五、给学生以广阔的学习时空开放
  一是开放教学过程。教学没有指令性,完全由学生凭借学习和经验,独立思考、自主发现。教师也不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而把一堂课的学习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
  二是开放教学内容。书本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再是课堂的唯一材料,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学生记住、背会了多少知识,而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因此,教师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既要冲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又在教材之外找教材,如:报刊资料、影视传媒、网络信息等,引进必需的素材和知识,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家庭和社会。
  三是开放学习形式。富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根据学习需要,或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或自找学习伙伴,读、画、练,自主采用手、脑、耳、口、眼,充分活动起来。
  四是开放教学评价。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因此,根据学生实际,以创新为主要目标,面向未来,不仅注意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更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重在评价对象“增值”。在评价过程中,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强调评价者要对学生的过去、现在作全面了解,根据学生过去的基础、现实的表现,预测评价学生的发展目标;主张在宽松的环境中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积极性;提倡被评价者之间相互评价,对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的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实现评价者和评价对象相互协调的动态过程。
  五是开放学生思维。富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应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特征,强调多元价值取向,答案不求统一,允许学生依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大胆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创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求异思维,重视思维过程的演示,使学习成为富有个性化的知识、智力、情感、人格意义的过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6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