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促训,以赛促练,强化能力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振龙 程贵兰 顾洪娟 张 晶
摘 要: 本文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考试改革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从树立高职考试观、科学确定考试方案、加强过程考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介绍了高职课程考试改革的一些作法,明确了以考促训,以赛促练,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课程考试改革 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是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各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专业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此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考试方法改革上却远落后于教学改革,考试功能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因此,加强高职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就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不容回避的课题。2006年以来,我们结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开展了课程考试改革,有力促进了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
一、课程考试改革的背景
1.对考试功能的认识有盲区
过去我们对考试具有检测、评价、鉴定、反馈和选拔功能认识比较清楚,但对于考试的教育功能、教学功能却了解不多,存在盲区。通过深入学习与研究,我们认识到考试对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检验学习效果,训练思维,培养应变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这说明考试具有教学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和重要的教学环节。考试具有教育功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依据考试结果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反馈,会使教师和学生获得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对自信心、积极性和行为动机都会产生影响。一般肯定的评价可以提高师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工作的积极性,情绪反应是正面的,心理上有成就感;否定的评价则容易引起师生情绪燥动不安、焦虑,心理有负疚感、自卑感,学习与工作的积极性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如果加强引导,有时否定的评价反而会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营造良好的考试文化氛围,及时对违纪和作弊的学生进行处理,以及正确评定学业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而使学生本人及其他学生受益,等等,都是伴随考试所实施的教育活动。
2.考试改革与教学改革不同步
在课程考试改革之前,我校在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方面研究上已取得较多教改成果,其应用对于准确把握高职办学方向,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考试改革却相对滞后,教师对于如何确定考试内容、怎样选择考试方法、如何实施、怎样保障等与考试相关的问题认识不清,研究不深,更多的是沿袭传统考试模式,而且由考试制度不健全,思想教育不到位,个别青年教师还存在重教学轻考核的倾向。考试改革的滞后性,不但导致考试与教学环节的人为割裂,在人才培养上不能实现考试与教学的相互协调与促进,而且直接影响到考试质量,导致检验与评价、鉴定与选拔、教育与教学功能大打折扣,最终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
3.考试没有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以往课程考试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一卷定乾坤,很少进行过程考核,而且存在以知识考核为主、考试时间安排集中、期末考试频率高、命题随意性强、考试形式单一等问题。过于强调终结性、鉴定性考试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重视期末突击学(复)习,忽视平时努力,也容易培养功利心;过程考核的缺失,人为固定教学与考试的先后顺序,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作用,也使考试的检测与评价功能不能全面、客观、科学,导致信度和效度低下。
二、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作法
1.树立高职考试观
树立科学的现代高职考试观,为考试改革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一是以能力考核为主,兼顾素质测评和知识考核;二是加强形成性、诊断性考试,使考核贯穿教学的全学程;三是采取多样化考试形式,与多样化的考试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相适应;四是采取多元整体评价观,注重考试结果分析与反馈;五是健全考试制度,营造良好的考试文化氛围,为考试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2.科学确定考试方案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我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课,实践性比较强。我们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组培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参照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实施安排,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测评和相关理论知识考核为辅助,科学确定考试方案,作为考试实施的重要依据,从而克服考试的随意性。考试方案中主要包括考试目标、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评价标准等,要求考试目标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相适应;评价标准充分体现行业与职业的标准要求。随着2009年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我们重新制定了理实一体教学教学方案,相应地也对考试方案也作了大幅调整,着重突出了考试的适应性、针对性、服务性和实效性。
3.加强过程考核
2003―2008年,我们重点研究了考试与教学的融合问题,随着2009年理实一体教学方案的开发与实施,我们又研究了如何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作用,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加强过程考核,实行以考促训、以赛促练,改变以往先教学后考核的模式化、固定化的教学程序,而将考核与实训同步或交叉进行,使考试成为一种特殊的实训过程,并贯穿教学的始终,以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采取的主要考试举措有:①提高过程考核成绩在学期成绩总评中的比重,平时的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成绩由原来占20%分别提高到40%和60%;伴随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明确过程考核成绩占学期成绩总评的40%;②结合教学实施,加大课前和课中的诊断性、形成性考核次数;③学生持卡(技能考核卡)实训,在实训中进行随机性的技能与理论知识考试、开展技能比赛和职业素质测评,考试成绩和测评结果记录在技能考核卡上,并公开、及时反馈;④小组考核与学生个体考核相结合,实行小组积分制;⑤根据考试方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采取多种考试形式;⑥要求任课老师结合教学,实行全面、全程、动态性考核,而且做到考核记录齐全。
4.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
农业高职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多样性、丰富性、广泛性特点,决定了考试形式和手段也是多样的、灵活的,但无论采取何种考试形式和手段,都要做到与实训项目、考核内容的适应性。通过实训过程中实施考核和技能比赛,以考促训,以赛促练,从而做到考核与训练有机融合。以下是常用的几种实用考试形式。根据教学内容、技能等级与教学方法手段的不同,选择难度系数不同的考试形式,有时多种考试形式可以结合使用。
(1)现场操作。操作既是技能训练的需要,又是考核的形式和手段。主要是针对组培技能操作各环节的考核形式。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组培生产环境下反复训练多次后,对照考核标准,可以自我考核、组内同学间自由考核、组长考核或教师随机考核,以此检查学生的实际操作速度和质量。学生在做中学,考中做,考核未过关再练、再考,使考核真正成为技能训练的有效手段,而非负担。
(2)口试。口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的掌握程度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练,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一般在操作间隙进行或操作训练结束后全班(教师负责)或小组内(组长负责)集中进行。
(3)小组积分制。将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采取小组负责制。过程考核时,学生个体答问或实践操作或参加技能比赛所得的成绩,既是学生本人一次平时成绩,又为小组赢得一次成绩,学期末时将小组累加所得成绩,再以一定比例折算平均到所有组员,个人成绩与小组折算成绩相加,即为该名学生平时总成绩。小组积分制的实行,有助于形成学生间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实训运行机制与考核文化氛围,彻底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同步培养与考核,使合作学习在机制上有了保障。
(4)撰写课程论文。主要针对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操作和管理的实训项目或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及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学生撰写课程论文。教师根据实际的实施与管理效果和论文质量,最后评分,并写出评语。这种考核形式主要锻炼和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为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打下基础。
(5)技能比赛。学生技能需要反复训练。在反复训练期间,针对单项技能或技能环节安排组内组间技能比赛。这种技能比赛一般结合实训,以操作、辩论形式为主,时间可长可短,比赛内容既有技术要领、注意事项,又有与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比赛成绩作为考核成绩。除此之外,平行班级间也安排技能比赛。这样,实训场地就是比赛现场,技能比赛真正成为又一种形式的实训,达到了以赛促练的目的和效果。有时,利用业余时间,邀请专业建设顾问、行业专家作评委,组织专场技能比赛。我院每年艺术节期间,都选派优秀学生参加组培技能大赛。
(6)跟踪考核,动态考核。植物组织培养一般要经过初代、继代、生根培养和驯化移栽四个培养阶段,但实训项目进程与所需时间却因植物种类、培养方案息息相关。尽管如此,我们通过调查技术指标就能够反映培养方案设计是否科学,以及培养质量如何。因此,可以采取跟踪考核、动态考核形式,全程考核项目组和学生个体的实施效果与综合表现,并结合技术指标的调查进行定性和定量考评,突出考试的针对性。这种考试形式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主要考查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状况。实施前任课老师对小组确定的组培项目要严格把关,最好控制在学期内完成。
(7)答辩。借鉴毕业论文答辩的形式,预先将答辩题目告诉所有同学,答辩现场随机抽签决定答辩题目与次序,也可以小组或学生就自己所做组培项目进行专题答辩。这种答辩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集中安排在期中或期末进行。这种考试形式主要考查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
(8)职业素质测评。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和实训表现,以及实训报告、实训总结撰写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测评。一般采取跟踪考核和动态考核的方式进行。由于组培实训主要以小组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进行,因此职业素质测评主要的依据是学生在项目小组中的表现和所在小组的实施与管理效果。测评由任课老师、基地管理老师、学生代表共同评定。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实行重点教育引导、重点考核。
(9)闭卷笔试。这种考试形式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的学期末进行。试卷以题签形式发放,主要题型是设计题、分析题、讨论题、技能操作的要领与注意事项等,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保障措施
(1)实施课程责任人制度。通过自荐―民主评议―教研室推荐―系领导审定的操作程序,聘任课程责任人,由课程责任人全面负责包括考试改革在内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
(2)加强任课教师的培训与选拔。通过组织政策文件与高职教育规律学习、说课、公开课、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与途径,培养锻炼师资,并在每学期初择优安排爱岗敬业、合作意识强的双师型教师担当任课教师。对于工作不负责任、实践能力不强、不清楚高职教育理论的教师,可安排转岗或培训合格后再考虑聘任。
(3)完善考评分析与反馈制度。无论过程考试,还是期末考试,不但要求教师认真进行考试成绩分析,妥善保存考试的过程记录,以备学生查验,而且要求教师及时与所教班级和学生取得联系,根据考试存在的问题是否共性,而采取集中公开或分散私下方式进行反馈,从而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教研室和系领导也要对课程考试成绩所反映的教学问题对任课老师进行认真、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引导,从而发挥考试的督导作用。
(4)注重考试文化建设。良好的考试文化氛围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考试环境。通过制度约束与正面教育引导,使教师转变观念,清楚认识到考试与教学在目的与作用上的同等重要性,明确自身使命与职责,科学命题,不划重点,不突击辅导,公正阅卷,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使学生正确对待考试,自觉遵守考试纪律,从而营造良好的考风。
此外,全面、客观、科学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有利于良好考风的形成。
三、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
改革考核制度,实施和加强以考促训、以赛促练,充分发挥了考试对职业能力培养、理论知识学习与素质养成的促进作用。表现在考试、比赛与技能训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一种愉快的实训环境和学习氛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培能力得到了强化,职业素质也在技能训练与考试、比赛中得到了同步提高。考试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同步实施,有效提升了育人质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部分优秀毕业生已成为组培企业的骨干力量。实践证明,这种课程考试改革的效果非常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考试形式与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的适应性问题、教学进度与考试时间的安排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庚灵等.高等农林院校实践教学特点及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J].高等农业教育,2003,(4).
[2]吴言.建构主义学习[J].职业技术教育,2001,(28).
[3]王文素.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6).
[基金项目]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6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