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阈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 燕
摘 要: 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扮演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角色。体育教学的改革应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而不断深入。体育教师应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深入研究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更新观念,着重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根据创新教育理论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根据创新教育理论,以及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
1.1从培养想象能力入手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它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势,开启开创异发天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教师可利用原型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讲解立定跳远的原理时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使学生从类比中悟出动作要领本质,从类似和类比中探求规律,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2从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入手
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一般的体育教学是正面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而有目的地从反面或错误动作开始,激发学生迫切解迷的欲望,“逼”他们动脑筋去思考,其效果往往大出所料。比如教“前滚翻”时,我用一块方砖作滚动当然滚动不畅,通过这一现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不难想到圆球或圆形物体容易滚动,所以人也是团得越圆越容易滚动,悟出了前滚翻正确的动作原理,从反向思维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捷径,促进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
1.3从培养创新思维入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最积极的因素,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创设能够提出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问题、积极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契机。
1.3.1自编游戏。游戏是学生学习中最生动、效果最明显的一种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认识兴趣和对所学技术、技能的好奇心,从而为其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1.3.2优化组合。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有一定互补的关系,或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创新。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各种技术技能,使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再加以选择组合,从而创造出新项目,如花样跳绳、花样踢毽等。
1.3.3多项思考。以球感练习为例,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思考: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从动静态角度思考:动态创想(投踢抛传等)、静态(小范围)创想(胯下运球,绕“8”字等);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等。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2.1发现教学法
发现法最大的特点是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与原理。
2.2问题教学法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中,会有许多不懂和疑问,有的甚至是很幼稚的,教师不仅要鼓励,而且要保护学生的这种探究欲望,诱导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
2.3情景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如以音乐渲染情景,以表演体会情景,以语言描述情景,让学生从开始排队的那一刻起就忍不住内心的好奇,开始想象体育课的内容,迫切想尝试其中的体育练习。这就要求教师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精心设场布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产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需要和兴趣,激励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辩证关系
体育教学活动包含各种要素,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教师只有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才能使学生创新能力获得最大的效益。
3.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并用自己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技能,生动的形式教育和影响着学生,其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就在于是否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并以体育教学内容为主要形式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互为民主、互为平等、互为理解、互为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关系。教师不应当只是教学的主导者,更应该是创新上的指导者,应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理解并包容学生许多想法和做法,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和引导,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精心的呵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才可能得以实现。
3.3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首先,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不仅给人以生理上的作用,而且兼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其次,学生的体育成绩应表现在对所学知识的感觉→理解→创造的递进上,创新能力实际上也应在此基础递进并逐步发展。最后,学生的技能除来自于本人努力之外,其他的因素(如遗传的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影响也很明显,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大于文化课中的个体差异,同时还由于体育教学目的(终生职业、强身健体等)的不同,因此不能用某一个学生典型事例来规定其他学生学习和成长模式。教师应该给学生选择的权利,适当的内容、适当的难度、适当的运动量和适当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胡汉兴,潘绍伟.试论生态主义课程观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3(1):86-89.
[2]吴宗喜,蔡晓波.高校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102-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0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