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三化学复习模式的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永新
2010年陕西省首次进入新课标下的高考。如何实施新课标下的高考化学复习,如何重新审视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学思想和积累的高考复习经验,怎样提高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困扰着广大师生。为此,我们研究新课标、新高考、新考纲,提出了新高考复习模式,以期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复习和高考的顺利对接。
一、新课标下高考试题的结构
我对已经进入新课程高考的9个实验省(区)的高考试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6省的化学高考试题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在试卷结构上支持了新课程结构的选择性。必考题涵盖化学必修1、必修2和化学反应原理的核心内容;选考题部分由其他选修模块各出一道题组成,各题分值相同,由考生任选一题作答,分值在15%左右。
二、新课标下高考试题的特点
(一)考查的深度和广度与新课标一致。
从针对必修模块内容命题的整体情况看,试题的难度和覆盖面符合新课标对必修模块的要求,深广度控制合理,对于必修模块的教学有很好的导向性作用。
从同一主题内容的必考题目和选考题目的深广度看,必考题目和选考题目深广度层次清楚,有明显的差异,与课程标准对于该主题内容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要求相一致。如有机化学的命题,必考题目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内容涉及必修模块中出现的有机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深广度严格控制在必修模块学习阶段的要求,没有上升到从官能团、反应类型角度分析有机物的性质,如2009年(宁夏8、9题)。而在选考题目中不仅关注知识水平,而且关注应用水平,侧重从结构推断有机物性质,从官能团或反应类型推断有机物,如2009年(宁夏35题有机题)。
(二)关注对新增内容的考查
各实验省(区)的高考化学试题中都关注到了对新课标中新增内容的考查,主要有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杂化理论、光谱等内容,所占的分值在15%左右。考查的难度和深广度与新课标要求一致。
三、新课标下高考化学复习模式的构建
(一)加强学习研究,感悟基础继承和创新。
提高复习效益,不是单靠时间和精力得来的。教师要感悟和实践“人的教育”,把落脚点放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上。教师在复习中要做到“三学,四研”,掌握好复习方向,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才能提高复习质量。
“三学”,一是指学习新课程标准,其教学目标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几方面提出的,是化学教学的纲领。二是学习2007―2009年考试说明(新课改实验省的)。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的重点,再学习是结合高考试题,感悟高考命题不拘泥于大纲和教材。三是学习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评价报告中学生的失分点,专家的建议,等等。
“四研”指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命题思想;研究考纲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研究近三年考纲的变化、命题的趋势;研究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
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要准确理解“继承和创新”、“基础和能力”的含义。研究近三年课改区高考化学试题,它以化学中的STSE(社会、科技、生活、环境)为情景,以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立意,对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思维和探究等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中学化学教学和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新课程的推进中的所需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从高考应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来分析,高考卷中第一是必定有一定的基础题,以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第二是重点、难点、热点的考查有一定的连续性,如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辽宁2009年12题),离子共存问题(安徽2009年10题),阿佛加德罗常数(福建2009年8题),电化学(安徽2009年10题),盐类水解(安徽2009年13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009年辽宁13题),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各实验省选考题),等等。这些知识点成为近三年常考的热点。随着高考化学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高三化学教师应从连续性上研究能力要求,研究陈题新出,研究考点在高考题中的呈现形式,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构建以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狠抓基础,着力各种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时,教师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化学知识为载体,构建培养学生“三维目标”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化学教学的侧重点不是知识的深度的挖掘,而是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意识。
构建以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的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脑海中激活和提取;从能力的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形成网络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高三复习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复习中专题和网络的建立。
(1)以化学知识分块进行专题归纳展开交叉式复习,将中学化学知识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化学与STSE模式。
(2)高考复习时,专题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疑问点、知识的难点、高考的热点题型题展开复习,在第二轮复习中进行,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反应和能量的变化,阿佛加德罗常数;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盐类水解,电化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有机物合成与推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无机框图推断;化学与STSE,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化学知识网络、化学能力与素养网络、化学体系网络,培养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化学知识完善化、深入化、集成化、网络化。专题的开设采用“讲―练―评”相结合的形式。一般这类题目有以下特点:能力性强(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性强(化学学科内的知识整合、化学与STSE的整合、新的开放型题、应用性题型),课改性强(如研究性学习等),不要随意拓展和加深,以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
2.控制难度,适度练习。
近三年新课程改革实验省的高考中侧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以必修模块和化学反应原理为核心内容。在试卷中20%的难题不是知识难、偏、怪,而是能力要求提高。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应针对大多数学生,而不是针对极少数考名校的学生,要集中精力针对“踩线生”选择中等难度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复习。对特优生要进行心理辅导和单独辅导相结合,促使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在练习方面,选择历年高考的经典题、精品题和知识归类题,改编、精选各地的模拟试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反对题海战术和猜题押题。学生做题要进行类化、内化、优化、深化,解题后要反思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规律、解题失误、解题思路等,同时构建知识网络,积累经验,全面掌握中学化学各类题型的解题能力。
(三)重视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试题有利于对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考查,从更深层次来看,实验试题还能对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因此要高度重视对化学实验的复习。分析近几年高考的化学实验试题,均具有以下特点:素材选取回归课本;重视学生探究实验的考查;对一些探究性实验的考查(如2009年福建卷25题);试题考查方式从课本到创新;试题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出现了开放性试题。针对以上特点,在高三复习中,教师一定要给实验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带实验复习,也可用实验带动其他知识的复习。要特别重视开放性、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和评价,尤其要重视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四)重视能力立意,加强薄弱环节的训练。
重视能力立意是高考考试题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近几年课改实验省高考化学试题在全面考查理解、推理、分析、判断与综合应用等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高三复习过程中大力加强和着重提高。
1.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标下的高考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生的练习做题与模拟考试答卷来看,科学用语不规范、逻辑混乱的现象严重,如分子式、电子式、电极反应式、物质结构式、离子反应方程式等书写不规范;简答题上步骤不完善、表达不准确,名词术语、符号、单位漏写,等等。因此,能够恰当地使用本学科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定性或定量解决、分析自然科学现象和规律,是在整个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需强化培养的。
2.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一能力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题干、题设条件,以及科普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即能准确把握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并善于挖掘隐含条件,以及模仿能力。二是识图看表能力。与文字相比,用图表描述科研成果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因此,看懂图表所包含的信息,从中提取信息,找出规律,是现代高考对考生能力提出一个新要求。
(五)注意个性差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来看,注重对考生全面的素质考查,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对考生的心理素质的考查。在高考复习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在高考中,只有那些基础扎实,对知识理解和运用,各方面能力较强,心理素质稳定的考生,才能临场不乱,充分发挥。
由于各种原因,每个学生在能力方面、个性方面、学习基础方面、家庭教育方面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性。教师在复习中要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在保证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还要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做到分类推进、分层培养、分层教学、分层辅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得。
总之,新课标、新高考、新要求。教师在复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抓好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牢固掌握学科本质方法,注意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学生就会在新一轮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