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晓清
任教多年来我一直都在试用各种课堂教学的方法,根据多年的经验,觉得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这种手段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就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结合教育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怎样设计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那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提问要具有诱导性
课堂提问,既是促进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又是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教师借助提问能促思益智,使学生在畅想和满足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提问,更能收到激发兴趣,唤起情感,激活思维的效果。
我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通过精心设问,层层设疑,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教学高潮。教学过程如下:
(屏幕上,先显示一个圆,圆周上的一点闪烁后沿圆周绕一圈,然后闪烁圆周。)
师:同学们,你能说出什么是圆的周长吗?
生:圆一周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
师:那么如何测量和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接着启发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测量出圆的周长的?
生:用滚动法、绕绳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师:如果要测量这样的圆(师用有绳小球演示虚圆),你能把它立起来滚动吗?
师:还有什么办法测量圆的周长呢?
(二)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问可带有启发性,设计的提问要有坡度,循序渐进,大问题后面要有较易较小的问题作铺垫。如在复习“长方体特征”时,教师问:长方体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若有困难,教师可接着问:(1)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怎样?(3)长方体有几条棱?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
(三)提问要具有开放性
教师应突破传统教育中流于形式的提问,不要拘泥于一个问题一个答案。小学生思维活跃,有的时候会出现让人出乎意料的答案。教师应在给学生打好地基的基础上,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变动,让学生探究,从而加强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
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形式
(一)以比较新颖的形式进行提问。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学生。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教师在设计时多花一点心思,比如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动脑思考。有位教师上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利用多媒体出示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4只青蛙……学生特感兴趣,一口气读了很长一串。这位教师就提问了:“奇怪了,儿歌没有了,你们怎么还能读下去呢?”“你们从数学的角度发现这首儿歌存在着数量关系,那么你们能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二)以启发学生的形式提问。
该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能促其知识内化。提问启发,重在“善诱”、“博喻”,启发学生心志,培养其思维。如果“一语道破天机”,定会让学生感觉索然无味,思维能力培养更无从谈起。
(三)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形式进行提问。
如在学习《逻辑连接词》时,我以歌德与一位傲慢的哲学家相遇的故事开头,很自然把学生引导这一节的学习上,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一)目的明确,语言清晰。
课堂教学每个问题都要具有针对性,要有价值性,不一定什么问题都要问。要明确提出问题,对旧知、新知,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如:教体积的意义时,教师首先提问:(1)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样的提问是为新知,体积单位的确定作了一个铺垫。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把这个正方体放入水中,将会怎样?再把大一点的玻璃球放入水中,还会怎样?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不仅把学生带入新知的情境中,而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明确性。
(二)深浅适度,层次分明。
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发展思维,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问题太容易,不利于锻炼思维;太难,学生答不出,失去了提问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提问要深浅适度,所提问题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未知到已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对于重点难点知识,教师要设计一些铺垫性小问题,搭桥铺路。
(三)形式多样,面向全体。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设问,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善于变化提问的角度,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问的形式也应多种多样,同一个问题,既可以设计成填空选择题,又可以设计成判断改错题,不一定都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某一个问题既可以是师生的一问一答,又可以是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的互相问答。提问还应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以利于全方位的提高。教师所提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渐渐升级;对希望生可适当降低。这样会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应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平均分配给全班的学生,提问时应尽量避免先点名后提问,或按座次顺序轮流发问,否则,被问者如临大敌,匆忙作答,其余学生则有可能因感到与已无关而不积极思考。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只有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7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