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培养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丽
摘 要: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体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新世纪的体育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
关键词: 新课标 体育教师 素质 培养途径
新课程以来,我们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在知识日异更新、信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体育教师没有文化内涵,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怎么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呢?因此,研究体育教师素质的构成与培养途径是摆在我们全体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的课题。
1.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素质的构成要素
1.1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师德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具有动力和导向的作用,只有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和道德水准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来。体育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更多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具有感染、陶冶、引导和教育作用。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师德素质的培养应该是体育教师个人修养最重要的一部分。
1.2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从事本职工作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体现。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体育教师的立足之本,在教师知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体育教师必须精通所教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达到掌握准确、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熟练的水平。对于教材所涉及的问题要能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以为教学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要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及时将本学科最新的信息、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开阔他们的视野,催发他们心中创造的种子。
1.3具有深厚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最有效、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知识经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育科学理论科学知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因此体育教师应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深入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知识的内在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还要掌握和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成果和动态,并加以吸收、借鉴,从而用于指导体育教学实践。
1.4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外,还必须有较高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对工作进行反思性总结,不断总结教学训练经验,将之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思想观念,其所蕴含的新的体育教育观念、体育理论和体育教学方法,势必会给体育教师提出新的挑战,体育教师要适应新的体育科学的发展,必须具有从学校体育实际出发,进行科研选题,制定计划,选择和运用科研方法,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探索和发现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体育教师素质的途径
2.1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
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体育教学观念转变的前提。只有体育教师自身具有现代体育教学思想,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学生观念的转变才有可能实现,学校体育的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目前“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体育不仅仅要培养体质健壮的人,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手段培养政治思想高尚,意志品质顽强,身心健康,能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环境的人才,从而增加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2.2要坚持进行师资培训
注重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是体育教师防止知识老化,调整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就要搞好继续教育,在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等方面加大力度。体育教师必须不断补充、更新知识,利用多渠道进行业务学习,通过师德教育,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技能,努力提高素质。学校要鼓励教师“请进来,走出去”,请外面有名专家来校讲座,派教师出去参加业务进修、学位进修,提高各项素质。
2.3要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体育教育同其它教育一样,有着自身的规律,开展体育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因此,必须了解和研究规律。现代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更应是一个具有探索和创造能力的科研型教师,体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参加和加强体育科学研究,结合教学、训练、群体竞赛实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实践中认真积累第一手资料,及时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断在研究中形成新的理性认识。
总之,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对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全面素质修养的培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探索,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晓春.体育教师素质谈[J].体育学刊,2000,(4).
[2]王捍东.新世纪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J].体育函授通讯,2001,(4).
[3]姚蕾,尚庆猛,姜德卫.体育教学良好心理气氛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2,(2).
[4]郑先文.体育教育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甘肃教育,200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