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生物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 铃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物,在中学阶段是一门必修科目,并且在众多的科目中处于“副科”的地位。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如何在学生花时间少之又少的情况下,通过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向课堂要效率呢?以下是我的一点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重视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有识之士都认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激发兴趣,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做到如下几点:
  1.激发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启发学生积极生物的自然变化规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操作正确规范,指导学生观察。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仪器的使用规则、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个细节乃至全过程,并恰当地解释实验现象。
  3.明确目标,系统观察。我想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什么和怎么学。所以,在生物实验中必须使学生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范围,明确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拟定好观察计划,制定观察程序,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层次清晰的观察、思维,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
  4.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对于实验完成较好的同学,教师可当场给予表扬,增强同学们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同学们认真完成实验。
  二、创设情境,以多样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搞活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妙用诗词俗语激发兴趣。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赞美自然界生物,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把植物的向光性描述得非常准确。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就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适当引用成语、谚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过程,使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利用“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解释水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的,这样学生释然,既提高识记和理解,又增强趣味性。
  2.加入奇闻趣事引起兴趣。在生物的王国中,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时,介绍蜜蜂通过跳舞传递信息、孔雀开屏进行求偶及现在农业生产上利用信息控制产量等,教师通过形象地讲述,使学生听起来乐此不疲,充分感受到生物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如在讲“遗传”时,我给学生介绍一则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课堂抢答,引发兴趣。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通过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答对的给予鼓励。课堂抢答,激发了学生显示自我、争胜好强的意识,人人积极思索,举手抢答,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且有利于巩固知识。趣味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趣味性与课堂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知识点与学生实际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掌握好难易程度。
  三、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是认知的源泉、发展的动力和目的”。生物知识、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得很紧密。这涉及学生的生活、生存、身体健康等,学生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挂图、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并紧密地和日常生活相结合。例如,讲解细胞呼吸的应用时,举体育课长跑为例,氧气消耗量很大,呼吸加快。如何调整呼吸频率和深度,提高呼吸的质量,从而提高长跑的成绩;在学习“生态平衡”一节时,用灭绝动物墓地墓志铭中的话:“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后通牒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染的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声哀鸣在干涸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引发学生的共鸣,趁机激发学生责任感:“怎样才不会使悲剧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实践证明,趣味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样,教师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而生物课堂也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79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