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儿童作文回归儿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粉华

  说到儿童作文似乎有个极端:老师想说的话越来越多,儿童能写的字越来越少。
  不久前,第二届“想写就写”儿童作文大赛收到上海市和港澳地区共计208所小学的4000余篇小学生入围作文。专家评审组对这些入围作文初审之后发现,“大量的作文都枯燥乏味,80%以上的作文是一个模式”。有专家评委担忧在现行的小学生作文训练模式下,孩子将成为僵化的写作机器。本应是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童言无忌”,何以成了从结构到内容都相似的“八股文”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平时老师对于学生作文包办引导得太多,使儿童作文规范化和成人化,如同一条流水线上的产品,千篇一律。所以我们应把作文还给孩子,还孩子以童心、童趣、童真、童乐,还儿童作文以本来面目。
  
  一、还原童心
  
  “童心”是既纯洁无暇又敏感细腻的,我曾让学生写作文《我的老师》,本以为很容易,可是收上来一看,却发现要么言之无物,只写写老师的外貌,要么就太过成人化:写老师带病上课,晕倒在讲台上;写老师冒雨家访,第二天重感冒……我在班上把这些作文读给孩子们听,笑着说:“你们为什么一定要老师这么‘傻’呢?”孩子们也笑了,于是我把作文题目改成《老师的一件小事》,让他们留心观察身边的真人真事,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一周后,作文陆续交了上来,有个学生写道:“……我们老师真的很细心,每次他走到讲台前,发现讲台上有粉笔灰,他不是随手掸去或者用嘴吹去,而是走下讲台,绕过过道,走到讲台对面,用抹布把讲台上的粉笔灰对着黑板轻轻地拂去。我知道他这么做的目的,他是不想让粉笔灰吹到我们的课桌上。每次看到这种情景,我都在心里暗暗地说我们的老师真好。”还有学生写道:“我们的老师真马虎,有一次我去办公室看到老师正在认真地批改作业,有本书掉在地上都没有发现,我轻轻地弯下腰准备帮老师捡起来,低头一看,‘哈哈’我忍不住笑出声来,老师的袜子居然是两种颜色,一只白的,一只是黑的……”
  这些鲜活和充满孩子内心真实感受的事例被孩子们写进作文里,使得作文真实而精彩纷呈,跳动着孩子们的童心。
  
  二、洋溢童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可以十几个人玩一只坏皮球,也玩得满头大汗;可以一个人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大半天……在所有的玩耍过程中,因为我们所不了解的童趣,孩子们乐在其中。
  在作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童趣,孩子喜欢玩什么,我们就让他们写什么,而不是追求一味的高尚、爱国、理想等大而空洞的主题。
  孩子喜欢趴在地上看蚂蚁搬家,我就让他们注意观察,蚂蚁搬家时队形是什么样的,会不会迷路,蚂蚁和蚂蚁之间是怎么交流的等,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实在拿不准的我让他们自己去查资料。事后,我让他们把观察到的情景和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写下来,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兴奋异常。让孩子有话可写,不正是儿童作文最大的追求吗?
  
  三、呵护童真
  
  著名作家王旭峰说:“儿童写的东西,可以说是天使在说话。”孩子对大自然,永远是充满好奇的。一只蚂蚁,一片绿叶等,在他们看来,都是那么新鲜迷人,都能让他们充满疑问和遐想。我引领他们走进大自然,开启他们的审美情感,让他们淳朴的童真再现在作文中。
  比如我们常常这样写教室的安静:“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下来都听的见”或者“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沙沙的书写声”。但班上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教室里安静极了,都能听到蚂蚁说悄悄话的声音了。”又如,我们写夜晚的夜空:漆黑的夜空中繁星点点,皎洁的月亮把它的清辉洒满大地。可孩子们却这样写:“天空黑压压,星星宝宝很害怕,他们睡不着了,所以月亮妈妈把自己变成了小床,让星星宝宝们一个一个轮流到小床上睡觉,月亮妈妈一边摇动着小床,一边还唱着儿歌呢!”对于诸如此类的充满童真的语句,我们要好好呵护,让孩子们的童真在自己的作文中充分流露,如此怎么可能没有精彩纷呈、风格迥异的儿童作文呢?
  
  四、释放童乐
  
  都说童年是七彩的,是快乐的,为什么我们读儿童作文却读出了沉重、压抑、烦恼和苦闷,惟独读不出一丝丝的快乐呢?不是经常带他们去春游或者秋游;带他们去看电影;带他们做各种游戏,开展各种中队活动吗?为什么这些写在他们的作文里是那么空洞、无聊甚至带有幽怨呢?
  我们也许忘了,在带领孩子们做这些事时就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写作文,甚至在参观或者活动之前就先让孩子们带好纸笔,嘱咐他们好好观察,好好思考,争取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如果让你带着镣铐去跳舞,你会跳得快乐吗?
  正如铁凝所说,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吗?我想我们都不会忘记在田野里追蝴蝶的画面,都渴望过回到童年,回到美好、快乐的童年。如果孩子们真正地快乐了,那么孩子们的作文也就快乐了。
  总之,让儿童作文回归儿童,回归属于童年的童心、童趣、童真、童乐,他们就一定能写出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快乐作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