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丽新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近几年,我们的语文课打破了“一本教材教到底,一张嘴讲到底”的传统教学理念,上升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创设者。尤其是现代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使得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语文教学也开始逐渐活起来、靓起来。在此我就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谈几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一、课前5分钟创新表演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我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就向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在三年后他们能有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和好文章。落实这三点要求的前提就是以课前5分钟创新展示为平台,此项活动能使学生较好地拓展知识面,积累写作素材,锻炼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能满足学生萌动的表现欲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自觉参与。展示内容的选择非常广泛,但力求要和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可以讲一个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伟人的故事;可以配乐朗诵一首中外名诗或一篇优美散文;可以讲一句我最喜爱的名人名言;可以讲述自己成长经历中印象最深、最受教育的某件事或某个人;可以讲自己最喜爱的一本好书、一位作家;可以是一段魔术表演;还可以对对联……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生为了这5分钟的创新展示,往往要花上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从材料的搜集、筛选、准备到课前展示,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充实自我、提高进步的过程。5分钟的展示,为学生展示自我、发挥特长创造了有效空间。每天的课前5分钟中,学生都能欣赏到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表演内容,在欢声、笑声、掌声中获取知识,增长技能。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
  
  二、巧设课堂竞技活动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善于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出符合不同层面学生参与的教学内容。如:哪些问题适宜抢答竞赛;哪些经典片段适合朗诵比赛;哪些问题值得进行现场辩论;哪些文章适合缩写、叙写或排练成课堂短剧……教师都应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去引导。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自信地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比如:我在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复述美女蛇的故事,还让学生上讲台表演捕鸟的动作,班上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顿时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先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可是因为过于紧张,“竹篓”翻了,“捕鸟”失败。学生主动帮上台表演的同学分析原因,鼓励他重试一次,结果第二次他表现得非常完美,得到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他也获得了成功的满足感。再比如:我在讲曹禺的《雷雨》时,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上讲台表演第二场的情节,学生非常兴奋,短短的几句台词让他们演绎得感情生动、惟妙惟肖,不仅帮助理解了人物的特征,为充分掌握课文提供了良好基础,而且让我充分地认识了他们的能力。这些竞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锻炼思维,提高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从实施新课程开始,我始终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作为我教学的思路和目标。因此,我每讲授一个新单元时总会预留一篇文章给学生,让他们自己上台按自己的方式讲解。刚开始,学生克服不了紧张的情绪,上台讲解时不是说错话就是写错字,有时甚至忘词,不知道该如何提问,课上得不很理想,对此我也困惑过,可在学生面前我还是以鼓励、赞扬为主。一次不好,再讲,两三次后,学生的变化让我震惊,课程设计的流畅,语言的简练,以及学生的配合都让我欣喜异常。尤其让我高兴的是在下面听课的学生提问得非常频繁,数量之多、质量之好、挖掘之深都是平时我在上课时少有的。记得在2009年3月14日我校举行的教学开放日活动中,我的课就是由学生来主讲的《老人与海》,来听课的人很多,学生在前一学期的自主讲课中得到了锻炼,课讲得很精彩,对课文的挖掘也较深,获得了听课老师的好评。我想,能上台讲课的学生的准备一定都很充分,也许他记不住老师讲的每一堂课,但自己准备的那一堂课一定终生难忘,一生中能有这样的一段或几段回忆不也是一笔财富吗?
  
  四、作业的创新与延伸
  
  语文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要在学习中为学生打开另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天地。学生的所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所获,还要以课内带动课外,让课外成为课堂的补充和延续。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特别是农村学校,过寄宿生活,课外资料又少,这些原因往往造成学生的视野狭窄,语文水平低。课外的补充就显得重要了。教师要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简单的抄写性和重复性作业最好不留,多设计一些课外知识的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我要求学生每周读一本书,并谈阅读心得体会,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谈读后感言,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水平明显提高。再比如,我要求学生办手抄报。手抄报是中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学生直接参与编辑、撰写、制作的全过程,深受学生的喜爱。每月要求学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主题完成一张手抄报,比如教师节、庆国庆、绿色环保、迎奥运、交通安全、文明礼仪,等等。手抄报从资料的搜集、主标题的确定、报刊的整体设计、后期制作完成,能较大程度地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应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核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把他们培养成考试的工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0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