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习语的跨文化翻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晶
摘要: 语言中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词汇中的习语则是词汇中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社会文化生活中的每一个侧面都会反映到习语中来。与此同时,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习语的翻译要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传递习语中的文化信息,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 汉英习语民族文化特色跨文化翻译
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使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性词组或短句。汉语和英语都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汉英习语浩如烟海,其中渗透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同时也交织着其他民族的影响,犹如一幅大气磅礴的画卷,展现出民族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下面笔者通过习语来比较汉英两个民族文化的差异,并就如何最大限度地传递和交流习语的民族文化特色谈谈习语的翻译。
1.习语的民族性
习语是人民大众在日常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因此,习语与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宗教信仰、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习语好比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习语一般都运用恰当的比喻,并能引起联想,但这种联想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与民族的现实环境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中国人和英国人在生活的某些方面的经验和意识是相似的。
例如,汉英两个民族的人民在古时候由于缺少足够的自然科学知识,都把人的“心脏(heart)”当作灵魂、思维、感情的中枢,因而在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出现了大量与“心脏”有关的习语。如:
心情沉重――with a heavy heart
全心全意――heart and soul
心心相印――heart to heart
这一类的汉英习语很多,不胜枚举。另外,中国人和英国人共同的劳动经历也使这两个民族产生一些相同的人生经验:
趁热打铁――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欲速不达――More haste,less speed.
鱼目混珠――to pass fish eyes for pearls
2.习语的民间性
世界上各种语言的习语大部分都来自民间。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曾说过:“英语的根基宽广而低下,靠近土壤。英语里交织着普通人们的爱与恨,欢乐与痛苦,需求与满足。”正是这些普通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创造了语言,创造了成千上万条充满诗意的习语。有许多习语是由水手、猎人、农民、士兵、家庭主妇创作的。他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总结经验感受,利用想象力抒发感情,并被大家认可逐渐成为俚语行话。后来人们把这些习语应用于更广泛的范围,时间久了,就变成家喻户晓的定形习语。
习语来自民间,就必然反映出五光十色的民间生活。英国是一个岛国,四周还海,因而英语中有大量与航海和捕鱼有关的习语。例如:over head and ears原是水手们的话,指“淹过头部和耳朵”。后来因为用这个习语的人多(因为英国水手多),表达力强,就用于表示人的其他活动,如:over head and ears in debt(债台高筑),over head and ears in love(深坠情网)。茶深受英国人的喜爱,人人都爱喝茶。因此有许多与茶有关的习语。例如:another cup of tea原义是“另一杯茶”,引申为“另一回事”。英语中有来自各行各业的习语,如,铁匠们说:“A good anvil does not fear the hammer.”(好砧不怕锤打);鞋匠们说:“The cobbler’s wife is the worst shod.”(鞋匠的老婆没鞋穿);木匠们说:“Such carpenters,such chips.”(什么木匠出什么活)。
3.习语的比喻性
习语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之一,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而比喻则是主要的修辞手段,大部分习语都是利用恰当比喻的形象化语言。
例如:as mad as a March hare(像三月的野兔一样疯狂);as prod as a peacock(像孔雀一样骄傲);as clear as crystal(像水晶一样清澈);as timid as a rabbit(胆小如鼠);as silent as the grave(守口如瓶);as cool as a cucumber(泰然自若)等。习语大部分是用极生动的比喻形成的。具体、活泼、优美、富于幽默且简洁构成了习语的特点之一。
4.习语的不可分性
习语是语言中独立固定的部分。它往往以短语或短句的形式出现,但在句子中是作为一个成分使用的。我们一般把习语作为一个整体对待。这是因为习语在意义上是独立的,也就是说不是各个单词的意义的总和。例如,英语习语lose one’s head的字面意思是“失去了头”,而它的比喻意义却是“仓皇失措”;lay heads together的字面意思是“把几个头放在一起”,而它的比喻意义却是“共同商量”。
有些习语不一定遵守语法规则和逻辑推理。例如:英语习语to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大吃一惊)的字面意思是“把心吃掉”,to cry one’s eyes out(痛哭)的字面意思是“把眼睛哭出来”,as fit as fiddle(神采奕奕)的字面意思是“像提琴一样强健”,as cool as a cucumber(极为冷静)的字面意思是“像黄瓜一样凉爽”。
5.习语的跨文化翻译
英汉习语翻译是翻译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更是两种文化信息的交流与传递。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而且具有鲜明的形象和丰富的联想。因此,作为“语文的灵魂”的习语既让人难以理解,更难翻译。笔者认为,要想准确传递原文习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并尽量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或丰富联想,只有采取直译的方法,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直译法和相关的直译加注法是进行习语文化翻译的主要方法。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直接借用同义习语或采取意译的方法。
5.1直译法
所谓直译,是指在符合汉语语言规范的基础上,在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及民族色彩的方法。直译对于引进英语表现方法、丰富汉语语言、传播英语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各国语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采取直译法无疑会为各国语言不断输进新鲜的养分。
习语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彩,尤其是我们在学习英语习语时,常常会为其寓意精辟的内容和新奇独特的表达手法而惊叹,而这种内在的寓意和外在的艺术手法只能通过直译来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扩大文化视野,获取知识和启迪”。例如:如果我们把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与狼为伴,就会学狼嗥)翻译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把Where there is smoke there must be fire.(有烟的地方一定有火)翻译成“无风不起浪”,则不但失去了原有新奇的异域风味,而且让人感到陈旧老套,味同嚼蜡,英语的语言风采和文化品质也都丧失殆尽。
实际上,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读者对外国文化的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对“原汁原味”的翻译也正在逐步接受和适应,而且已经有许多直译过来的英语习语融入了汉语并被广泛使用。例如: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滚石不生苔。);Truth speaks louder.(有理不在声高。)。
目前在汉英互译过程中存在着直译和意译(异化和归化)不对等现象:汉译英中意译成分多,英译汉中直译成分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以英语为载体的强势文化和以汉语为载体的弱势文化的差别。但随着汉语文化地位的加强,以及英语国家人民对汉文化的认识程度的增加,这种状况正在改变。
5.2直译加注法
此方法是直译法的扩展。直译虽然能帮助译文读者了解习语的文化信息,但有时一味直译会使译文读者不知所云,达不到预期目的。采取直译加注法,即先直译出习语的字面意思,然后再对习语的文化背景及来源进行注释,便能收到好的效果,从而加强直译习语在传递文化信息方面的优势。例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Note:Rice,the staple food for almost every meal in China,especially in southern China,is as popular as bread in Western diet.)在注释里,译者把中国南方吃的大米同西方国家吃的面包相比较。同时也让读者认识到大米在饮食与生活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Love is blind.(爱情是盲目的)。对这样的译文,中国人可能会感到茫然,所以应在后面用注释点明:这则习语源于罗马神话,爱神丘比特用布蒙住双眼,手持弓箭,他是盲目地射出爱情之箭的。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中文化内涵最丰富、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是语言中的精华。探讨汉英习语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翻译,将有助于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以达到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交流的目的。
5.3同义习语借用法
众所周知,文化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由于英汉两种文化在某些方面是有相似之处的,因此,在表达这些相似内容时,确实存在一些同义习语。这些英语习语和汉语习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对应的,它们不但有相同意义或隐义,而且有相同或相近的形象或比喻。在习语翻译中,译者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直截了当地借用同义习语。
add fuel to the flames――火上加油
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上梁不正下梁歪。
Heaven’s vengeance is slow but sure――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隔墙有耳――Walls have ears
害群之马――a harmful member of the herd
皇天不负有心人――Heaven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5.4意译法
在汉语习语中有些习语根本不能按照字面直译成英语,有些习语虽然能够勉强直译,但是直译后累赘松散,与译文整体不协调,效果不佳。有一部分习语含有一定的中国文化背景,有一部分习语在字面上就含有中国古代人名、地名,有的出自神话或历史典故。对于这一部分习语,字面翻译是无法为外国读者所理解的。如果加上许多解释性文字,就失去了习语精粹的特点。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绕开其文化背景,译出其真正的内涵。如果在英语中找不到合适的同义习语来表达,译者可以结合上下文进行意译。
pluck up heart ――打起精神
up a gum tree――进退两难
马到成功――a quick success
杞人忧天――unnecessary anxiety
穿小鞋――make things hard for somebody
6.结语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习语又是语言中文化内涵最丰富、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是语言中的精华。探讨汉英习语的文化特征和文化翻译,将有助于中西方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以达到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等.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
[2]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6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