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万归 郭 锐

  摘要: 文章针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探讨,对培养高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实验教学
  
  1.引言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内容更新快、学科交叉多、应用范围广、实际应用性强的学科,这就要求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拓宽和加深理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学以致用。目前,社会对高校计算机教育意见最多的就是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因此,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主流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普遍关心的问题[1]。在高校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常通过课内实验、课外实验、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
  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管理方面,许多高校把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来完成,所开设的实验教学也只是完成理论知识的验证,就算有综合性的实验也只是课程中几个知识点的共同应用,学生基本不能深入了解实验的原理,甚至不了解实验的目的,就去完成实验。另外,面对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高校对实验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变化认识不够,投入资金不足,无法与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匹配,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不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面对新型设备及没学过的软件无法完成工作,达不到工作单位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如何培养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了探讨。
  
  2.计算机专业课程实验教学
  
  2.1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实验教学
  很多高校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导论”类的课程,该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专业课程体系两方面的内容。一些高校认为该课程的实验教学重点是计算机文化基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错误地认为目前的学生已经处于信息化时代,文化基础对于他们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加之没有很好的考评方式,导致学生在学完该类重要的计算机前导课程后仍是一片茫然。
  对于“计算机导论”类课程的教学,教师应该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上来。在这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上,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部分,教师可以结合目标进行教学,先为学生设定每次实验目标,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要逐步摆脱实验指导书和大量的实验讲授,结合课外实验和实验室开放为学生安排比较充分的实验时间和创造实验条件[2,3]。当然,最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验考核也必须跟上。另外,因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迅速,更新快、种类多,所以培养学生自学各种硬件认识和应用软件使用的能力在此类课程中很有必要。计算机体系方面的实验也非常重要,毕竟学生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后面所要学的知识有一个了解,从而确定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方法。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实验教学,可以采用范例教学或网上教学的方式进行;对计算机体系中的各分支,可以用经典案例对学生进行范例教学;针对学生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计算机体系中相应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计算机专业类课程的实验教学
  计算机专业类的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类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硬件和软件方面课程的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工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软件的开发方法和软件开发的各种技术,可以培养其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如果将计算机专业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附属部分,这样会导致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就只是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进行验证性的完成,即便有个别实验涉及本门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仍然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如果实验课程只是理论课程的附属,所有课程都只进行理论考试不进行实验考试,实验的考评成绩则以实验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由任课教师给出,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完成实验中认真与不认真所得的成绩几乎没有差别,也就没有认真做实验的动力[4],使学生为做实验而做实验,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教师要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应用和计算机软件技术方面的知识,会合理组织数据和设计算法,熟悉多种优秀的程序设计语言工具,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具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教师就应加强实验教学。
  首先,教师要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实验教学应该独立作为课程进行安排,独立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同时实验教学又不能偏离理论教学,在拓宽和加深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教师应通过实验对所授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并将验证的结晶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学以致用能力,也就是培养其成为应用型人才。
  其次,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一定的培养目标,这个目标要与社会需要接轨。教师培养目标过于广泛,会导致专业定位不明确,导致学生计算机的学习面过宽,使学生不能有充足的时间突出自己的专业,强化自己的技能。就程序设计课程来说,很多社会需求的软件开发语言学生都学过,但很多学生只限于了解、熟悉,不能使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习的知识不能成为学生择业的筹码。“学生不符合需要,顶多算半成品”[5]是社会对高校培养的学生普遍的评价。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高校没有一个具体、详尽的定位,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不会被市场接受,学生就业难也就成为必然的现象。
  笔者综合考虑各种现实条件情况,认为计算机专业的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互相配合实施。一方面,将验证类实验教学安排在校内进行,以独立的课程形式,由高校统一安排教学,统一管理,纳入学生的课程考核。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减少高校和学生的资金投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实验。验证类实验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基本专业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要求,教师可以引入社会企业实训,为学生搭建模拟社会环境。当然,教师也可以与社会企业合作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加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和性质的认识,以及对企业的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的体验,了解社会需求,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课外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验室开放进行课外实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7]。学生在课外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当然,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教学的进度对学生进行实验内容安排,毕竟仅通过课堂上安排的实验时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在内容掌握的深度还是知识运用性上都远远不足。
  另外,为了让部分优秀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教师可以结合社会需求,举行一些学科比赛和科技竞赛,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检验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同时,比赛是培养、展示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平台,能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结果检验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高校可以聘请社会企业专家,组织与指导学生模拟企业环境进行项目开发等与社会应用密切相关的专题实施项目实践教学[3]。这样可以使学生处于真实的社会应用的环境和工作流程中,使学生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学会融入社会。
  
  4.结语
  
  笔者就高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教育改革作出了一些思考和探索,首先,高校和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它,要给予硬件和软件的必要支持,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其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和社会现实需求的特点选择真正适合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对于一些社会需求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定期聘请社会人员进行有关此方面的讲座,或邀请社会相关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部分实验课程教学,尽量减少实验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智喜,唐学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学研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10:103-105.
  [2]刘越,陈怀义.“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2005,23:145-148.
  [3]闭应洲.“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21,(3):91-94.
  [4]吴起凡.计算机软件课程实验教学考试试点及结果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2):132-135.
  [5]王华东,任志考.关于高校计算机本科教学改革中实训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7:101-102.
  [6]何建新,习胜丰.地方高校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138-140.
  [7]刘雅丽.“MIS系统设计与开发”开放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4:39-43.
  项目名称: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III-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3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