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彦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良好开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将引人入胜的奇闻趣事(如“学习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时,可以向学生简介“死海不死”的故事。)、饶有情趣的民风民俗(如讲“中国的民族”时,可以向学生简介一二个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如讲“中国的旅游资源”时,可以简介长江三峡、黄山四绝等名胜的美丽迷人之处。)、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如讲“埃及”时,可以简介神奇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幽默风趣的地理漫画(如讲“森林资源”时,让学生分析“大难临头”的含义。)、丰富内涵的诗歌(如讲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后,引用唐朝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让学生分析它深刻的地理含义。)、谜语(谜语意义深刻,能活跃学生思维和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学完“省级行政区”后,让学生猜出“银河渡口”――天津、“船出长江口”――上海。)、美称(美称能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如对海洋的美称有“天然的蛋白质仓库”、“乌金的储存库”、“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萌发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巧妙设疑,启发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针对地理课堂中学生少主动思考,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于课本、教师的现象,教师应努力创设质疑情境,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设问、质疑,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然后鼓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答疑问,使学生不仅得到成功的快乐,而且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注重师生互动,给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如讲“我国森林资源”时,可提问:我国森林资源为什么会不断减少?→从中人们得到了什么利益?→又失去了什么利益?→试讨论森林资源的减少对当地人们而言,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教师要给予学生时间充分讨论、争辩。教师自己也可以加入到争辩中去,和学生交流观点,特别要鼓励和赞扬那些富有创意的想法。
  
  二、鼓励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得到的就是更加丰富的思想。多数学生都具有从众心理,生怕自己的见解同大家不一致、发生矛盾,与课本、老师的有出入。这种从众心理容易限制学生的创新意识,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勇于、乐于和大家讨论、争辩。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新的开始,教师要允许、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胡思乱想”,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加强图文转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以文释图(指将图像及图表中内容用文字表述出来,即读图分析)。它一般分三个层次:(1)能够根据图像和图表叙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2)能够根据图像和图表进行分析,得出有规律性的知识;(3)能够把图像中有联系的事物,经过分析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人教版中国地理上册46页“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四幅图中,第一层次是引导学生读出雨带在我国东部地区推移的过程,第二层次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两个规律:雨带在我国东部地区是自南向北推移的;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第三层次是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相关的几幅图,分析、归纳出:我国南方降水量大,北方降水量小。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水资源南方有余、北方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此时,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大好时机。教师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善待学生的质疑,因为新颖、独特、奇特的见解是创新的本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极为重要。
  2.以图释图(指用一张新图来表述原图)。建构主义者创始人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培养学生以图释图,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工作,它需要灵活的创新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一个人如果只会按一种固定的方式或教师教给的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是不会形成创新能力的。在培养学生常规思维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打破思维定势,进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把人教版中国地理上册11页“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柱状图”转化为“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百分比饼图”,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集思广益,发挥想象力,最后自行设计。
  3.以图释文(指将文字叙述转化为图像或图表,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文字叙述的内容)。它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由抽象思维能力向形象思维能力的转化,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在学了“经纬线定方向”后,教师问:点A(12°N,57°W)在点B(0°,60°E)的什么方向?学生便根据所学画简单的经纬网示意图,把点A、B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这样既降低了知识难度,又使学生直观地得出了结论。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形成、提高,需要地理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并与学生通力合作、紧密配合才能实现。在教师创造了一些适宜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外在条件的情形下,学生再结合自身的已有素质,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6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