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英语口语训练中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青华

  摘 要: 大学生英语口语的训练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习者心理方面的心理焦虑、文化背景方面的文化障碍、语言知识方面的语言回避和思维能力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英语口语训练中的若干问题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英语口语训练 心理焦虑 文化障碍 语言回避 思维能力
  
  一、英语口语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心理焦虑
  心理焦虑往往发生在以下几个情况:初学者害怕出错,羞于开口,使得口语教学难以进行;有的学生希望通过与“高手”训练以提高自己的水平,但对方的流利往往又给自己造成压力,使其在对方面前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焦虑情绪,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缺点而有意识地回避交际,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愿意充当提问者、附和者,用几句“Yes,I think so.”或“I agree with you.”来匆匆结束对话。
  2.语言回避
  口语中对语言的回避主要是由于词汇的匮乏引起的,其表现为:语言单调不生动。学生往往用形容词或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来表达喜、怒、哀、乐的程度。如英语中有不同的表达法来形容高兴,如:I’m in heaven.(我好像到了天堂);I’m thrilled.(我太激动了);I’m walking on air.(我高兴得飘飘欲仙);I’m in a good mood today.(我今天心情很好)。而中国学生习惯用happy(高兴) 或very happy(非常高兴)来形容高兴、幸福的感觉,语言表达苍白无力。
  3.思维能力差
  思维能力差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自身英语水平较差影响了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口语训练初期习惯了先用汉语来思考,再翻译成英语来讨论发言,这种母语思维的应用制约了英语思维的发展,虽然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口语训练,英语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判断、推理能力较弱,分析问题肤浅等问题。这种现象更容易发生在课堂讨论和看图说话中,在进行课堂讨论时,许多学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或意见,但却无法用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如以“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omething”为话题展开讨论时,尽管课文内容给学生提供了许多信息,但很多学生仅用一两句话来阐明其好处和弊端,有些学生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看图说话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只停留在对图画的描述中,思维缺乏深度,不能深入地分析图画所蕴含的寓意。
  4.文化障碍
  文化障碍在口语交际中会产生语用失误,这种现象表现在各种社交礼节中。如表达请别人先上车时,中国学生想到了中国的“请”字,于是会说“Get up,please!”或“You go first.”,这是不对的。祈使句有命令的功能,尤其是“Get up,please!”含有命令的意思,正确的说法应是“After you.”。
  
  二、正确对待口语训练中的问题
  
  口语训练中,心理焦虑、文化障碍、语言回避和思维障碍的产生与学生的外语知识水平成反比,即外语知识水平越低,这些现象出现的机率就越大,反之亦然。在口语训练的初级阶段,由于学习者在语言知识方面的匮乏,在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一知半解,决定了心理焦虑、文化障碍、语言回避和思维障碍等现象产生的必然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此类现象在听、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尤其是在“说”的能力的培养中,由于口语训练有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为达到交际的目的,学生不得不借用非语言交际手段――手势语、表情来辅助交际,并不由自主地用已有知识来回避生疏的或未能完全掌握的知识,使语言交际取得成功。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应容忍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去冒险,使用新知识以促进交际活动的成功;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推理、分析问题,各抒己见,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见解来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训练过程中的心理焦虑、文化障碍、语言回避和思维障碍等现象的产生有它的合理性和积极性。
  口语中语言单调、不生动和用“上义词”来回避“下义词”的现象是由于词汇的匮乏而引起的,但随着学生外语水平的逐步提高,词汇的日积月累,此类现象会逐渐消失,但对句型的回避却应另当别论。从精读课中归纳出来的句型虽对写作有一定的帮助,但口语句型的选择与所讲内容的体裁是相关的。如看图说话、辩论、就某一问题发表看法以及英语演讲应采用正式的书面语,显得正式;打招呼的问候、日常对话则应选择非正式的口语体,显得准确地道。
  
  三、解决对策
  
  在分析了心理焦虑、文化障碍、语言回避和思维障碍等现象对口语训练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学习者对其错误的认识之后,如何克服这些负面影响、提高学习者对语言错误的正确认识就成了外语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正确处理好口语交流中准确性和流利性的关系。所谓准确性是指语言符合语法规则;流利性是指口语表达自然流畅,在停顿、节奏、语调、重音和速度方面与操本族语者接近或相同。在口语训练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牺牲语言的流利性而片面追求语言的准确性,会使语言交际不能继续进行。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在口语训练的初级阶段让学生养成勇于开口的好习惯,并应容忍学生犯错误,只有容忍学生犯错误才能保证其语言的流利性;在口语训练的中高级阶段,应当注重准确性的培养。成功的语言交际应以恰当的语用范畴为标准,对于中高级阶段的口语训练者的要求更是如此,即所说的话既要符合语法要求又要符合说话人的身份和场合。
  第二,加强“听”和“说”的结合,增大语言输入量。这种“听”和“说”的结合并不仅仅是指听力和口语两门课的结合,还包括课堂外听力训练和课堂内口语活动的结合。增大语言输入量是增大语言输入的类型和数量,给口语练习积累素材,包括英文电影、英文歌曲和广播。口语表达需要有足够的输入作基础,而要将输入的材料消化并转化为有效的输出,则不仅需要课堂内的听力训练,还需要课外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听力材料的输入。只有这样,口语学习者才会接触到原声英语中地道的表达方式和风土人情等文化知识,从而达到信息输入(听力材料)和信息输出(口语表达)在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第三,把写作课和口语课结合起来,利用结构合理、推理严密的写作模式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灌输;在组织口语活动时,尽量将同水平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可避免因知识水平的差距造成的语言障碍和心理压力。
  
  四、结语
  
  学生口语训练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在考虑以上四大因素的同时,还应当充分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地制宜,使其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均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志峰.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9).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M].南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88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