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程度副词的输入与输出习得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宜轩

  摘要: 词汇的习得研究一般涉及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机制。本文以程度副词的习得研究为例,在Krashen和Swain的输入与输出理论的框架下,试图探究程度副词的习得过程与结果。本文对程度副词的习得研究采用了对母语学习者和留学生的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程度副词在输入与输出机制下的习得过程。
  关键词: 程度副词 语言习得 输入 输出
  
  引言
  
  对于非母语的人习得第二语言来说,最怕的不外乎是使用二语中不清楚的概念,即模糊概念。现今对模糊概念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主要探讨的是人们对于事物所固有的性态的不清楚性、类属的不确定性的认识(李文馥、张筱菁,1993)。我们发现程度副词具有比较典型的模糊性,没有十分清晰的内涵和外延。由此来看,在语言习得研究中,针对程度副词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词汇的语言习得,一般涉及两大方面,即语言的输入与输出。语言输入一般指学习者看到、听到、接触到的语言或言语材料(何家宁,2002)。而语言的输出可以促进二语的习得,其方式不同于输入,但都可以增强输入对二语习得的作用(Swain,1985)。本文认为在二语习得中,输入与输出机制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结合这两个方面才能更有利于二语的习得研究。本文拟从国内外在输入和输出假说方面的研究开始,着重讨论在对程度副词习得过程中输入与输出机制的重要作用。
  1.背景与现状
  语言的习得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儿童母语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方面,而关于第二语言习得(SLA)则是比较新的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国一些学者开始对第二语言的输入、输出、课堂教学、学习策略和普遍语法下语言参数设定等问题当作研究突破口进行深入研究。肖英(2002)针对近十年来二语习得的发展,介绍了国外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输入和输出的理论研究和近十年来的一些重要实证研究成果。
  1.1二语习得中的输入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教授在八十年代初期提出了“语言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1982),把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实践连接起来,在外语教学界产生了很广泛的影响。Krashen的假说与过去的外语教学法理论大相径庭,因为之前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提倡的是先学习句子结构(句型),然后运用这些句型进行话语交际。但是Krashen(1985)认为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总体语言难度不超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即能被学习者所理解),但又包含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能力的语言结构。输入的模式为i+1,其中i代表的是学习者现有水平,1则指的是语言信息中包含的新的语言成分和语言形式。然而“输入假说”将语言习得完全归功于语言的输入机制,完全忽视和否定了语言输出的重要作用。
  近十年来,学者们对于输入的问题展开了大量的实证性研究。Mackey(1999)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积极参与师生意义协商的学习者比不积极参与的学习者习得的效果更好,还试图证明互动性调整的输入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更有促进作用。Ellis(1999)发现,互动性调整的输入有利于词汇的习得。近年来中国学者对语言的输入有着自己的见解。如王大伟(1997)提出的全输入模式;徐海铭(1998)阐述了语言输入的特征;詹朋朋、高翔(2001)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输入理论;肖英(2002)认为主要集中预先调整的输入(premodified input)和互动性调整的输入(interactively modified input)。
  从以上这些学者们的研究发现,虽然Krashen的“输入假说”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是不得不承认可理解输入是十分有利于二语习得的。
  1.2二语习得中的输出假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因为Krashen的“输入假说”过于片面,不少的学者开始关注输出机制对于二语习得的作用,以补充完整之前的“输入假说”。在众多学者补充的理论当中,Swain(1985)提出的“可理解输出假说”引起了语言学家们广泛的关注。Swain强调输出对于习得是有利的,她总结性地列出了输出机制的三大功能:一是验证假设的功能,而输出正是一种对目标语的潜在假设进行检验的手段;二是元语言功能,因为输出机制可以使学习者控制和内化他们的语言知识;三是强调了注意的功能,它可以使学习者认识到错误的输出方式,从而产生正确的输出,促进语言的习得。
  综上所述,输出机制对于二语习得的研究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对于二语习得的研究,输入与输出机制缺一不可。输入机制是学习者吸收信息、从而内化的必然阶段,但是对于输出机制则是检验习得程度的标尺。
  2.程度副词的母语习得中输入与输出机制
  对于程度副词的母语习得,本文主要针对汉语中的程度副词习得现象,其对象聚焦在幼儿阶段。根据输入假说的设定,我们在进行语言输入的同时必须遵守Krashen假说理论的四大特征:可理解性、有趣的或是相关性的、非语法程序的排列、拥有足够的输入量。
  根据可理解这一特征,在幼儿的词汇学习过程中,输入给幼儿的母语语言材料应该是具有可理解性的。输入的语料如果太难,远远超出了幼儿现有的理解水平,那么幼儿因为不理解便会对语料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词汇无法成功被习得;输入的语料如果太容易,低于或是等同于幼儿现有的理解能力和词汇水平,那么因为该词汇只是做重复和复习,幼儿就会对该词汇失去兴趣。对于程度副词的习得,我们首先让幼儿习得副词中的基数副词,即指的是说明动词的一般情况下的一种基本状态。如“他跑得快”。那么在句子中“快”便是一个基数副词。要想使幼儿习得程度副词必须在先习得“快”的基础下,慢慢开始顺着程度的不同习得“稍微”、“比较”、“很”、“最”这些程度副词。李文馥和张筱菁(1993)曾经针对儿童理解程度副词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指出在幼儿阶段(4―6岁)里,儿童对“稍微”和“比较”两个程度副词的限制作用的理解程度偏大,而“很”和“最”的理解往往混淆不清。7、8岁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这四个程度副词的限制作用的递进程度,但是还会出现个别错误。到儿童9岁时,对于程度副词的理解程度已经达到了理解的较成熟水平,和成人基本一样了。以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程度副词的习得输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次对不同程度的副词进行习得的,这个结果也同样印证了可理解性假说对于词汇的习得是十分重要的。至于Krashen假说理论的其他三大特征,在语言输入时同样是十分必要的。语言的输入其实就是一个语言从表征开始内化的过程,而语言的输出机制则像是对于已经获得习得内容的一种检测、纠正的过程。
  Swain(1985)提出的“可理解输出假说”及输出机制的三大功能对于母语中儿童的词汇习得,特别是对程度副词的习得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李文馥和张筱菁(1993)的实证研究也表明了一个问题,对于程度副词的母语输出,儿童仅仅是在语义方面的模糊,并没有涉及句法层面,使程度副词的输出产生语法上的错误。
  针对母语对于程度副词的习得,我们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幼儿在9岁时就已经基本掌握了程度副词的准确用法,成功习得该类词汇。而且从李文馥和张筱菁对于儿童习得程度副词的实证研究来看,母语的词汇主要的难点是在输入部分。因为天生的有利语言环境优势,所以使得母语习得者的输出自检过程能够很快把错误纠正。
  3.程度副词的非母语习得中输入与输出机制

  对于程度副词的非母语习得,即二语习得,本文主要是针对中文中的程度副词习得现象,其对象则是聚焦在来中国的留学生身上。
  对于外国留学生的语言输入,我们就不能像母语输入时那么简单。一般学习二语的人往往超过了Chomsky认定的最佳年龄――5岁,那么这就意味着在输入第二语言时必然存在一定的困难。非母语人员在习得二语时,他们的输入是需要时间进行转化的。根据Krashen假说理论的四大特征对二语习得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特别是成人学习第二语言,输入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外国学生在中国习得中文的过程中,所接受的可理解输入往往很难把握。根据i+1的模式表明,输入的材料不应该过于复杂,学习者一定要能基本懂得输入的语言材料,否则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很难引起学习的兴趣,那么语言的输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其最大的效果。另外,要注意输入内容上的不断更新,以及输入形式上的多样化,这样才能达到新颖有趣,以吸引二语习得者的学习积极性。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语言的输入量。大量的二语语言信息的输入是一种对第二语言积累的基础,同时大量的语言输入还可以培养二语的语感,有利于二语习得。
  二语习得中输入机制固然重要,但是输出效果才是检验二语习得者是否真正习得第二语言的最重要的标准,因为输出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自己的表达需要,运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寻找恰当的表达形式和词汇意义。由于二语习得者本身中介语习得水平的限制,并不总是能满足准确表达的要求,因此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正是这种在输出时遇到的语言问题给二语学习者创造了重新正确输入的机会,从而提高了习得水平。在这一个输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Swain对于输出的三大功能的表述。
  张珩(2005)曾经针对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作了一个调查研究。在这份对于外国人程度副词的习得输出调查表中显示,虽然中文中的程度副词数量并不多,但在他们使用时的偏误率却很高。张珩在文中把外国留学生出现的偏误分为三类:遗漏、误加和误用。但是我们认为在此份调查中,出现的输出问题可以分为两种,即语义上的模糊和句法上的错误。在对母语习得程度副词时我们也有一份实证调查,那份调查指出即使是幼儿在习得程度副词时,只会出现语义上的模糊,基本不出现句法上的错误。而在非母语习得者身上我们看到,除了语义模糊以外,句法输出上的错误也是一个大问题。在输出时,我们不得不要考虑二语习得者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和中英文化上的差异性。
  根据程度副词的母语习得和非母语习得的探究,我们发现母语习得者的输入机制是重点,而非母语习得者则是输出机制比较重要。
  4.结语
  本文是在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Swain的假说理论框架下,以程度副词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探究程度副词在输入和输出理论下的习得效果。从母语习得者入手分析了程度副词的习得,又从二语习得者角度研究了程度副词的习得效果后,我们认为无论是对于母语习得者还是二语习得者来说,输入和输出机制都是非常重要的。程度副词只是汉语中的一小类,只有准确把握输入与输出机制,才能有利于语言的习得,特别是第二语言的习得。
  
  参考文献: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Ellis R,XienHe.The Roles of Modified Input and Output in the Incidental Acquisition of Word Meanings[J].1999.SSLA 21:285-301.
  [3]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xford .Pergamon Press.Ltd,1982.
  [4]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Burnt Mill.Harlow.Longman House,1985.
  [5]Mackey A.Input,interaction,and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An empirical study of question formation in ESL[J].1999.SSLA 21:557-587.
  [6]Swain 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In S.Gass & C.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
  [7]高翔.语言输入理论的认知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15-17.
  [8]顾琦一.输出假说剖析[J].外语学刊,2006,(2):77-83.
  [9]何家宁.外语教学中的输入问题[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2,(1):72-75.
  [10]贺智勇.论“程度副词+名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1):155-157.
  [11]李文馥,张筱菁.儿童理解程度副词的特征[J].心理科学,1993,(1):28-33.
  [12]王大伟.输入新论[J].外语界,1997,(4):43-48.
  [13]王宗联.程度副词“很”与“最”[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3,(2):75-78.
  [14]肖英.近十年国外第二语习得中输入与输出研究述评[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2,(4):101-103.
  [15]徐海铭.语言输入理论与外语学习[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4):7-13.
  [16]詹朋朋.语言输入:学习者的主动建构[J].外语界,2001,(3):23-26.
  [17]张珩.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时的常见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J].Linguistics,2005,(5):13-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0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