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激发高中非美术专业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 勇

  摘要:本文指出,教师应实践美术新课程标准,把美术课堂发展成学生喜欢的精神大餐,成为在学生辛苦学习文化课之余的有益补充,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 美术新课程标准 情感态度 创新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深入人心。面对着充满竞争的时代,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明白高考的成绩决定自己的前途,所以,无数家长、学生对“无关痛痒”的美术学科索然无味、消极应对,从而造成课堂沉闷,进度缓慢,甚至有的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赶其他学科的“工期”的现象。
  这种现象肯定有悖常理,因为现代社会科学的日新月异,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提高综合素质才能与现代社会进行有效的接轨和沟通,才能不被迅速发展的社会淘汰。美术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如何激发非美术专业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可以说是迫在眉睫,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备课,塑造浓热的课堂氛围。
  
  将玄妙的艺术语言用朴素而易懂的语言呈递给学生。例如:在讲解中国画这一课时,用与学生聊天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中国艺术文化的认识,于无形中培养学生热爱艺术文化的情感。让学生知道用线造型是中国画表现的最基本手段,并且讲解享誉西方的法国著名大师安格尔也深受影响,认为世上最美的还是弧线,并提出:“要深入探求我们素描线条中的各种变化和多样对比,这是描写人物丰采的唯一的手段。”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画在世界上是一个独立的、独一无二的绘画体系,蕴含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底韵,是世界艺术史上重要的篇章。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用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工具从视觉上呈现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从视觉上激发兴趣;课堂上配上古筝、笛子之类的中国特色的音乐,从听觉上激发兴趣。教学时,还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教材的内容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进行协调统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譬如说,对于中国画的教学,我们强调它的民族特色,强调民族自豪感,美术教学也同其它科目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美术是一种乐趣,并且在浓热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能。
  
  二、加强学生对课外事物观察认识的指导。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灵感,很多是来自他们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事物、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多留意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通过这样的积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智力挖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使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去感受美、认识美,进而用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描绘语言去观察、认识、想象、创造美好的生活。达到了这样的目的,我们的美术课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实现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的目的。
  
  三、强调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创新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全面基础的协调发展。
  
  所有学科中,美术是包罗万象、时时推陈出新,与社会共同协调进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师要通过提高与美术最新的发展动向的沟通能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身作则,从而对学生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拓宽课堂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爱好,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形成,从而提高课堂活力,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发展。
  
  四、利用心理效应,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培养信心,提高学习美术动力。
  
  自信心作为一种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其发展水平是与活动的成败相对应的。正如范德比尔特所说:“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事业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没有信心的人,可能永远不会踏进事业的门槛。”说明自信心作为成才的重要条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已被社会各界人士所接受。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多些激励性语言,他就会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
  
  五、课堂创新和学习兴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和相互促进关系。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让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六、应用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掌握美术基本表现手法,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美术学科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但大致可以分成欣赏和表现这两大块。教学中要思考如何向学生教授相关美术技巧,提高学生用已掌握的美术知识来表现自己对万事万物的美的感知。在新课程标准里,高中各个年级都有明确的规定。可以从色彩、线描、手工制作、黑白画等方面着手,想方设法使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放胆地去表现,在这个表现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语言表达,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上进行交流并产生共鸣,达到多方面的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带着多方面情感参与到美术课堂之中。
  众所周知,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创新,虚心向同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开创美术教育创新能力的新天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8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