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素敏 李 伟 张晓云
摘要: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简要论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并通过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实意义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路。
关键词: 综合素质 基本内涵 现实意义 问题和不足 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竞争也日趋激烈,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标准重新定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关课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发展乃至整个民族将来命运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大学生综合素质首先应该搞清楚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这个关键问题。
综合素质评价是指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是大学生奖学金、三好生评比和毕业就业的重要依据和参照,是一项与每一个大学生都密切相关的工作。综合评价就是对被评对象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全面评价。但是,由于存在人为的完全量化等方面的缺陷,综合素质评价已经走入一种“学生排斥,教师头疼”的尴尬境地。因此,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评价实效性,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一、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
狭义的素质是指人生来具有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指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解剖生理特点和感觉、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狭义的素质主要是由遗传或其他先天的因素决定的。
广义的素质是指人在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也称为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是受教育者在先天遗传品质的基础上,通过接受教育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它是人的生理、心理、文化、能力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系统整合。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大学生在思想观点、政治信念、政治立场、道德品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等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它包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培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诚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内容。
业务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内容。知识是综合素质的根本,是“学识”的基础,“学识”是在学习比较广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融会贯通而形成的。能力是综合素质的核心。这里所讲的能力,并不仅是一般的专门能力,而且是一种综合智能,主要包括自学能力、选择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化素质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递、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品质。文化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总称。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体在运动、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机械能力。心理素质是指人体内部环境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胜任未来社会的竞争和工作。
二、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其现实意义。首先,许多高校目前仍未形成一个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全面素质教育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次,学校应如何检验和引导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问题之二,学校即便开展了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活动,但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参加每一项活动,个别学生甚至根本不参加任何活动,因此,学校的全面素质教育活动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必须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进行监控,使学校和学生本人都知道其发展状态,以便能够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用人单位也强烈希望了解毕业生的素质情况,目前,能够提供的只是成绩单、奖状、证书等,而不能充分反映毕业生的真实情况。通过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科学地、系统地对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处理,从而更好地规范学校开展全面素质教育,为教学决策者具体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辅助,为学校的评估、鉴定工作提供帮助;正确引导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利于学生正确检验自己,正确评估和认识自己,确立自信,有利于个人择业和自我发展;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情况,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并使用人单位因材施用,把人才安置在最合适的岗位,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高校目前学生综合评价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山西师范大学在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该校制定的《大学生综合测评实施条例》对综合测评的评价方法如下:
学年综合测评总分=0.20×德育分值+0.70×智育分值+0.10×体育分值
德育分值=德育基础分(60分)+日常表现分(政治学习及班级活动、专业课学习考勤、卫生检查、学生干部职务、竞赛与活动)
智育分值=智育基础分(包括必修课和限选课,不包括体育课成绩)
体育分值=体育基础分(体育课成绩)
综合评价=0.80×各学年综合测评分之和+0.10×学位论文分值+0.10×教学实践成绩
其中:德育的日常表现分均由各系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以及学生班委会对学生打分;
应用上述传统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我们可以看出,德、智、体三方面均只有一级指标并且缺乏定性的分析。德育测评在实施过程中每人都是在相同基础分的基础上,通过加减分来实现,这样只有德育表现明显的少数学生才能获得加分或减分,对表现不明显的大多数学生则缺少评价内容,从而不利于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到日常德育活动中。智育方面也主要考虑了必修课和限选课,对任选课重视不够,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在选修课中学习到更加广泛的知识,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并且德育日常表现分是由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班委会干部评议出来的。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较高的思想评议分,在同学中拉帮结派,做表面文章,力图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有些学生为了加分争着要当班干部,但却不愿为同学服务,有的班干部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多加分,在同学中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智育分是按学时数加权后的成绩,因此有些学生为取得高分,就对学时或学分多的课程加大学习力度,而对其他课程重视不够,对知识的均衡发展十分不利。
在用人单位选拔优秀毕业生时,上述的评价模式所提供的信息只表现在具体的分数成绩上,而没有给出具体的素质等级,这样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选拔的要求,更不能详细、细致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这对单位选拔和学生本人成长也是不利的。
四、对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该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依据,是学生学业评价的补充和完善。要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我们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1.评价内容规范全面
评价内容以上述的五项基本素质为主要内容,也可适当增加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其它内容。每项素质中,学校要明确一级指标,由各专业确定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还应考虑制定不同年级的达标要求,形成一个既具有基本素质之间横向联系,又能够进行个人阶段性发展状态描述的纵向对比的框架结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素质状况,以便积极参加各项素质培养活动,全面有效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评价方法科学公正合理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一般可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是学生自评,学生个人要对照学校的评价标准写出个人总结,提出一个自评分;第二是学生互评,由辅导员召开综合评价小组会议,在自评的基础上根据日常管理中的记录,进行民主评议提出一个评议分;第三是总评,由年级评价工作小组根据每个学生的评议分进行总评。
3.评价体系必须与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相适应
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应根据不同的培养规格与模式提出相应的素质要求。为此,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科技教育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学生能够从多方面认识人类、自然和社会,加深对多种文化和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使广大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与他人共处、学会生存发展。
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当前教育领域和社会用人单位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建立科学、直观、可操作性强,并且能够反映学生素质个性特点的素质评价体系,能够加强素质教育的过程管理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通过评价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通过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又丰富了评价内容,二者相互促进,一定能够造就出一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参与人才竞争、品学兼优、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志宏.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之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M].开明出版社,2003.8.
[2]田维义.大学生素质教育建设与评估标准研究[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7.
[3]陈广桐.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4.
[4]谭旭红.大学生素质测评系统设计与实施[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2.
[5]诸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与测评.扬州大学学报(6),2004.
[6]徐明春.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分析与设计[D].2004.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9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