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诗首

  在中学众多学科中,生物可以说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科学,知识对象均来自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大多是活生生的熟悉事物。对于它们,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了解,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组织和引导,较易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学习欲望,以满足其求知的心理需求,也生成了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合作学习,既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技能,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苦与乐;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笔者在农村中学从教多年,对生物教学小有体会。相比于城市,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学生学习生物的条件更加便利,身边不乏鲜活的例子、熟悉的“朋友”,很容易唤起亲切感,很容易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我告诉学生:要学好生物,就必须走进生活,置身于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去了解,去体验,去感受。要牢记两点:
  
  一、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书本、课堂上的生物知识存在较大的弊端:直观性、生动性较差,偏于呆板;以学科为中心,与实际联系不够紧
  密,不利于学以致用;一些理论性知识不易阐明,学生难于理解,多靠死记硬背,等等。种种不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果。由此建立的知识体系显然是狭窄的、不坚实的。并且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态度、思想情操等得不到充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能满足社会和日常生活对生物学教育的需求。只有跳出书本,离开课堂,走进生活,才能学到更丰富、更全面、更实用的生物知识。
  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大自然,学生们往往感到毫无头绪,不知从何着手。对此,教师应予以指导,结合阶段性的学习目标,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1.学会观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要明确观察的对象、目的、方法和步骤,全面、细致、耐心地进行观察,有时还必须如实记录。需要观察的有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各种实验现象等。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是非常珍贵的财富,可受用一生。观察时还要多提问、多思考、用心去领悟,才能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深入认识。通过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进而关注我们的生活环境,形成珍爱生命、珍爱生活的观念,情感得到升华。
  2.学会整理。
  即对多方获取的生物知识进行浓缩、加工,使其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此过程包括分析、比较、总结、归类等环节。许多学生对生物的认识较为肤浅和片面,主要是因为他们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没有去深入了解分析,掌握其本质、必然性、内在规律、因果关系等,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些不易区分的知识,如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血液的体循环与肺循环等,必须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及联系,否则易发生混淆。更为重要的是,直至目前的课程编排和教学模式,都决定了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学习人为划分好的各部分知识,虽然生物知识有其独立性,学习过程要循序渐进,但学生如不能对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归类,就难以形成扎实、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努力从多角度去发掘相关知识的联系,并以此为线索,对学到的新旧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与更新(知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构建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网络,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生物科学观。此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生物学知识要用于生活
  
  知识要得到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体现其意义。生物知识更是如此。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生物知识,大到国民经济,小到个人健康,都与生物知识密不可分。下面略述一二。
  1.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生物学知识。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我国农业面临日趋严峻的局势,如科技含量和生产力较低,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资源过度损耗,环境污染严重,大国农业的冲击等,使得我国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需要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农业人才,这些人才既要掌握一定的农业专业技术,还应具备相应的观念与意识,如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优质安全高效、市场分析与经营决策等。这些创新型人才将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掌握的实用生物知识与技术,有助于解决一些日益紧迫的实际问题如,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农产品的安全生产与加工等;并能极大地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努力改变我国农业落后低效的面貌。
  2.环境保护需要生物学知识。
  我国经济虽然保持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城乡环境遭污染、破坏而恶化的例子屡见不鲜。治理和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而在各种环保治理手段中,生物知识和技术具有无可比拟、不可替代的优势。从植树造林、防治沙化、保持水土、品种更新、净化水质,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等,均需应用到相应的生物知识。唯有提高认识,人人参与,综合整治,才能使生态环境重新焕发生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个人生活与健康需要生物学知识。
  健康生活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人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也已大大扩展,但当前人们的健康水平却不容乐观。社会在不断进步,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健康方面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这其中固然有生存环境恶化、生存压力增大、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也与健康知识不足、生活态度及生活习惯不良有着极大的关系。对此,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渗透健康教育,增加关于健康的内容,促使学生关注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以及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世界性流行病问题;关注对个人和社会有重要影响的毒品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了解其成因及预防对策。并且将健康知识用于指导个人生活,努力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注意日常保健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1世纪生物科学将成为主导科学,在各个重要领域中前景光明。学好生物学知识是个人成长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生物与生活联系密切,要学好生物知识,就必须遵循两大原则:从生活中学,并应用于生活。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愿广大农村学生学以致用,在广阔天地中大展身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建美好家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3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