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旅游专业案例教学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廖春花

  摘要: 本文根据旅游专业的特征和教学要求,在对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作用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论述了旅游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可适性,并分析了其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旅游专业教学 案例教学法 可适性
  
  1.案例教学法概念界定
  
  案例教学法,又称情景教学法,是指把案例引入课堂环节,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经过近百年的实践,已经取得巨大的效果,并且越来越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概念所蕴含的本质探究,可以发现其显著的内在特征:(1)学生主体性。案例教学法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进来,在真情实景中以“当事人”身份思考问题。(2)过程动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方位的互动交流,动态地解决问题。(3)结果多元性。案例教学法倡导多元的、发散型的思维方式,在教师合理有效的组织和控制下,让学生在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想象力,不刻意寻找惟一答案,而是在多种答案中得出一个大家公认的最佳答案。
  
  2.旅游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可适性分析
  
  在明确案例教学法的涵义和特质后,我们分析其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适用性问题。
  2.1案例教学法以心理规律为基础,体现了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向
  首先,案例教学法符合心理发展的实践依存性原理。案例教学的内容来源于实践,是典型的、真实的情景再现,是实际工作的语言模拟。其教学逻辑联系实际,以例证引证理论,就是以实践印证理论;其教学的归宿是实践,通过学习,掌握实践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以便正确地投入到实践中去;其鲜明的实践性,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上有着独特的作用。
  其次,符合认识活动的直观性原理。案例教学法中的描述性案例能让学生如临其境,有利于学生从情境想象达到抽象的理论顿悟。
  再次,符合思维的范例性原理。通过学生对各种案例的分析,范例增加有助于灵感产生,促进经验迁移,提高范例思维能力。
  最后,符合人类心理能动性原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可见案例教学法集实践性、直观性、启示性于一体,以心理规律为基础,体现了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向。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2旅游专业的特点决定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是可行的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许多领域。旅游业的社会适应性强、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了旅游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与社会接轨的实用型人才,旅游产业的跨地域性、综合性和快节奏变化性决定了旅游教学要培养需要具有开拓性工作能力的人才。旅游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旅游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受教育者获得当前从事旅游工作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具有“对尚未想象出来的未来事件的学习和创造能力”。对比案例教学法的特质,其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适用性显而易见。
  2.3案例教学法可以完善旅游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法为教学理论提供现实土壤,丰富了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研究内容。理论是灰色的,目前的旅游专业教材,理论性较强而引用的例子则较为陈旧,无法跟上当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材的滞后性使它难以充分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难以体现旅游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案例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为教学理论提供了现实性的土壤。旅游专业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材料,既充实了现成的书本知识,也丰富了原有的基本结论。
  2.4知识内化导向的旅游教学模式的改变需要案例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法
  知识内化是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智力活动,将具有潜在意义的外部新知与其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把新知同化后纳入认知结构,进而转化为已有观念,扩建认知结构的过程。知识内化是通过认知结构、同化与顺应、元认知等心理机制相互作用发生的,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息息相关。在旅游专业教学中,尝试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思维,提高对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对破解当前旅游教育学用脱节、知识僵化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3.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着相对的局限性。它需要学生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作基础,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准备,案例教学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将其模式任意加以滥用,都必然会带来诸多负效应,所以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3.1案例教学要与理论讲授相结合
  案例教学法不是万能的,不能因此冲淡理论讲授方法。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展开案例讨论。所以使用案例教学法时,要与传统讲授方式相结合,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3.2重视学生的参与感,师生平等互动
  现代教学理念与以前有很大差别,其中一个重大的改变便是从“注入式”向“启发式”、“讨论式”传授转变。所以在课堂上,师生地位应该平等,要允许学生充分发扬个性,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在总结中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合理成分,并在较高层面上将知识深化,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高。
  3.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明确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教师需要对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要能够始终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勤于思考,认真积累和完善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变以前的说教者、管理者、控制者为现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话者,加强课堂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协调能力和总概括能力等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更好地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9-51.
  [2]经柏龙.论案例教学在教师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2006(5):39-42.
  [3]张丽梅.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74-176.
  [4]余昌国.关于旅游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5(6):6-8.
  [5]马三津,王文君.关于借鉴美国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经验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120-122.
  [6]郭琰.案例教学法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州大学学报,2004(3):47-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