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挥专业带头人排头兵作用 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季增俊

  摘要: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专业带头人是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排头兵。
  关键词:课程改革 专业带头人 排头兵
  
  《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职业学校管理水平和师生行为,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贡献力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也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样,既要得到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和有力推进,也要得到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和热情的支持。也就是说,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首要的前提是要打破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一伟大战略,它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从单个人的角度看,是为了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为人的毕生发展奠定基础;从群体和社会的角度看,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为了地区的繁荣、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1]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只有从国际大环境和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来认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过多的关注了客观需要,忽视了人的发展,课程的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应用性,因此,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一定要适应新形势,确立“以人的发展推进职业学校发展”的理念。确立具有多元化的德育课和文化基础课的课程目标;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以先进的、综合的、知识和能力结合的,与生产一线相衔接为特征的课程内容,以班级与分班制有机结合的课程组织形式,以多极管理为代表的课程管理方式,形成崭新的课程框架。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教师,它要求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还涉及到学校专业的设施设备,项目教材以及学校的分配政策,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项目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完全打破了原有课堂教学模式。如何组织安排、如何科学评价都需要很好地去探索和研究。因此,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尤为重要的是影响职业教育课程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相应地职业教育课程也要进行不断地改革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排头兵作用,加强对专业带头人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培训,鼓励他们加强调研,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尝试,才能
  逐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
  
  一、确立专业信念
  
  “专业信念是指教师自己选择,认为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它可能是教师从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步累积形成或由外界直接接受而来的教育观念,也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寄予理想化色彩的教育观念。”[2]不管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专业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之魂。
  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带头人首先应确立与新课程相通的专业信念,深刻领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指导思想,从“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的课程目标出发,在课程观、知识观、教学观、学业观等方面确立全新的教育观念,重构自己的专业信念体系,从发展的角度来开发课程,使新课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样的课程改革才有它的生命力。
  
  二、融通相关知识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它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有所任教学科学的专业知识;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学理论知识,而且要实现两者的融合,并体现出个人特征,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知识”。[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是教师中的优秀群体,必须具备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备的各种知识。要突出体现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性,要在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品质等方面加强培训。要在融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强化案例意识,丰富案例知识。如实施项目教学,必须具备从事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掌握能涵盖学习领域的全部或绝大部分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还必须在备课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以应对学生的各种未知问题,使学生的行为能够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只有这样,才能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准确定位职业教育课程目标
  
  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认为“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度,不断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第二种认为以给学生终身发展的牢固基础为宗旨,文化基础要扎实,要达到高中程度,专业知识要宽泛。第三种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作好就业准备,使学生形成较多的岗位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行中等职业教育各科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的确定就是基于第三种观点。我个人认为职业教育理想的课程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要符合市场的需要。但基于职业学校师资情况和生源状况的现实,这一目标目前还无法实现。因此专业带头人要先行一步,努力尝试在课程目标设置上找到两个方面的结合点、平衡点。在没有找到结合点、平衡点时,要首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要重视学生人格的整体健康发展,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放在首位。在确立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时,不能只考虑知识的传授和智能的发展,也应关注道德教育、情感、意识、价值观、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确定课程内容时,要呈现符合学生的实际,减少他们学业上的挫折感,使学生能真正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强化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教师在智力上应达到一般水平,它是维持教师正常教学思维和流畅性的基本保障。教师的特殊能力,包括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广大职教工作者尤其是专业带头人要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强化专业能力,着力提高自己的课程开发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要学会淡化学科界限,还给学生一个整体性的课程,要在开展教育科研的同时,不断进行反思、不断发现、研究新问题,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要真正地做到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教育实践,变主体知识为学生能力,变未知为已知,变教育活动为学生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和学生,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开展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主体,融研究和学习为一体的教学研究方式。”[4]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基本力量”[5]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课程管理体制,要通过专家讲座、教师教学和研究,加强校本教师培训,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保证教师得到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专业带头人理所当然要成为开展校本教研的表率,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专业办出特色的需要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出发,开展校本教研,推进课改实验,编写校本教材突出项目课程。要通过校本教研,课改实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素养,增强理论思维能力。
  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是历史赋予每一位职教工作者神圣的责任,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学校专业带头人一定要发挥排头兵的作用,要在职教课程改革实践中做勇敢的探索者、行动家,要真正实现自身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跨越。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1页.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第208页.
  [3]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224页.
  [4]杨九俊,吴永军.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第227页.
  [5]余文森.校本教学研究新内涵.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24日,第4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57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