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构主义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利君

  摘要: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对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进行了探索,并且提出了建构主义下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 多媒体教学 大学英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密切,社会对于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大学英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开发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软件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开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在大学英语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是认知主义(Cognitivism)理论的一个分支,源自于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的“发生认识论”。
  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着眼于“怎样学”,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情境”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社会文化背景,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况下,借助于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和利用获得社会资源,可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协作”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已有经验的基础,在特定的情境下,以特殊的方式建构,并强调学习者与教师、学习同伴等的相互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通过人与人、人与机交互,让每个参与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以实现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的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在于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就教学模式而言,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即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的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总之,建构主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multimedia teaching)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过程,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多媒体教学集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于一体,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并通过计算机的帮助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书本+老师讲解+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适宜的。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成为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好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大学英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教师中心说”。教学的媒体则是教师的语言、板书和文字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学生只是知识传授的被动接收者,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
  与之相对应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者认为,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接受者转换为主动学习者。在此情况下,教师利用多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优势,结合大学英语课文所传递的丰富的内容,制作出图文声并茂的课件,使教学形象更加直观,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并且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迫学习转变为想要学习,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网络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学习情景的创设。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涉及到西方国家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知识,而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利用各种软件集语言、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并利用电影、录音、网络资源等,创造出模拟西方国家的“情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3.建构主义强调“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作用。语言的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尤其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习得过程中,需要相互协作。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和建构知识的艰巨性,学习者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所有问题。而通过多媒体进行的协作的学习环境,可以使整个学习群体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4.建构主义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受到时间和地点的严格限制,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环境,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就是受到这种教学模式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开展;与之相反,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下,学习者就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比较灵活地选择时间、地点并利用各种局域网上丰富的英语信息资源(如电子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来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大学英语课程,让计算机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不仅仅局限在教室内,而是超越“时”、“空”的限制,使信息传送的范围更大。这样,学习就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三、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为多媒体在大学英语中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内容更丰富多彩,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3]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J].外语教育资源,1999,(1).
  [4]李庆林.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5]蔡基刚.大学英语精读课多媒体教学可行性研究[J].外语届,20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4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