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课小组合作探究中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剑峰
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然笔者发现,不少课堂教学已逐渐步入一个误区――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不是依据课堂教学的内容需要,组织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具体表现为:其一、探究形式化,浮于问题的表面而不能深入;其二、探究缺乏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主体的积极性要依靠主导来激发,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对课堂教学的效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在实践中对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社会课中的小组合作探究中的主导作用,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认为教师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课前(合作探究前)准备阶段――指导学生和自身的准备
1.课前对学生进行教学资料准备的指导
课前,教师应布置好预习的问题,资料准备的方向及主要内容。学生按教师的要求作好准备。社会课有其特殊性,往往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必须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剖析理论知识。因此,在课前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用于课堂分析的资料,包括资料的指向性指导,资料搜索途径的指导,资料的归纳整理的指导,资料与课堂内容的链接指导等。
2.教师自身的准备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在课前要充分预计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包括智力因素的和非智力因素的困难。要作充分的预设,并为学生的生成留有充分的空间,为课堂上探究小组的合理组合、课堂各环节的顺利进行作好准备。
(1)在资料的收集方面
学生收集资料的全面性、科学性、指向性、精炼性等方面不一定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准备的资料不够充分,因此教师本身必须在资料上作好充分的准备。要密切关注相关的社会课信息源,如中央电视台的“法制在线栏目”,浙江电视台的“1818黄金眼”栏目,各级党报的有关新闻报道,还有学科前沿的最新科研成果的引入等,如九大行星被重新确定为八大行星等。
(2)在问题的设计方面
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没有问题的存在,教学就无法进行。教师要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探究能力和思维习惯,根据学生思维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系列问题,力争做到让学生有“说话的欲望”和有“可说的话”。这就要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去努力。一方面,从内容上看,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否则对学生的探究学习都是无益的。另一方面,从形式上看,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包括结论的开放和策略的开放,即其答案可以是多样性的,探索其答案的策略也应是多样性的。
二、小组合作探究进行阶段――小组合作探究的组织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提高小组探究效果。
一方面是在人员的搭配上。一般以前后左右四人为一个小组,组成一个讨论单位。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因素:水平层次的互补,不能一组都是水平较高的学生,而另外一组却都是学困生,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有效参与度不足;男女生的搭配,不要全是男生或女生,男女同学的搭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度。
另一方面是在小组内部成员的分工上。分工要明确,避免少数学生唱独角戏,而有的学生只是盲从,没有利用探究学习的机会进行体验,也就没有感悟而不可能形成自我生成。
2.及时指导帮助,促进全面、有效参与。
一方面,巡视各组,发现有困难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帮助。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的表情变化,若发现有学生脸上表现出畏难情绪,就要及时给这位学生鼓励,并对其进行指导。这样能确保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体验,形成感悟,自我生成。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又能激发和鼓励他们的创新热情。
另一方面,对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情况及时掌控和提醒。当发现有少数学生或小组的讨论滑离探究主题时,应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确保课堂探究的效率。同时,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学生合作探究的进程,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探究时空的前提下,当学生的生成进度快于教师的预设时,应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进度,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小组合作探究后续阶段――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优化
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应尽可能地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这是通过学生、教师共同努力后生成的,它是非常宝贵的
课程资源。同学之间可以吸取经验和教训,同学之间的这种互动交流,是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这样也就能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实现小组合作探究成果的优化。但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互动:
1.小组间的互动
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应设置一个让各组间进行互动的环节。可以各组派代表的形式对各自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可以竞答的方式让各组进入互动状态,可以各组互相挑战的方式、或以小组为单位辩论的方式让各小组互动起来。
交流内容不能只是简单地展示探究结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一步展示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认知水平和锻炼思维能力。
2.师生间的互动
师生间互动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可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将小组讨论的成果一一串联起来,整合起来,按照教师预设的路径行进,一步步将学生思维引导到预设目标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要特别注意鼓励即时的生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节目主持人”(主导)的形象,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特别是当学生的生成与教师的预设之间有一定差异时,教师绝不能强行要求划一的答案,必须体现结果的开放性。
总之,课堂小组探究学习要讲究合作基础之上的探究;要讲究探究的必要性、针对性;要讲究探究学习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强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题下进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5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