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阅读理解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主要分别从文章的体裁、题材、题型、测试题项的类型及所考查的能力等方面对2007年高考阅读测试(全国卷)探讨了高考阅读测试模式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并以分析的结果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考英语 阅读理解 文章分析 题项分析
1. 引言
阅读是外语学习者接触目标语言最直接、最便利的途径之一,是中学英语教学和测试的主要内容。在各级各类的语言水平测试中都不可或缺,在高考中也不例外。阅读理解历来在高考英语中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从阅读理解所占的分值比重来看,还是从整个高考英语试卷的命题侧重点来看,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是学习和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在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型所占的比重最大。这部分的得分直接决定了整个试卷的分数层次,可谓“得阅读者得天下”。 本文将从文章的体裁、题材、题型、测试题项的类型及所考查的能力等方面对2007年高考阅读测试(全国卷)进行分析,并以分析的结果为基础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2. 文献综述
2.1 教育部考试中心2006年《考试大纲》中的相关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从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英语科考试是按照标准化测试要求设计的。”(p.1) 在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能够适当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2000个左右的词汇及相关词组。”在语言运用方面,阅读部分要求如下:“要求考生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考生应能:(1)理解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p.2)
2.2 阅读的本质
“阅读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过程,期间读者与作者之间构成互动、互补关系,即读者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previous knowledge about the topic)和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来解读语篇,从中获取更多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阅读理解的测试包括理解的准确度和速度两方面……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速度和准确度的和谐统一,必须具备相应的语言基础和阅读技能。另一方面,阅读的效率不仅体现在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把握程度上,同时也体现在他从阅读材料中能否获取新的信息,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上。其中影响阅读效率的因素大致有二:一是读者因素,包括读者的词汇水平、理解能力和背景知识;二是语篇因素,包括材料内容与结构、句子的长度与难度和词汇因素。”(季,2004,p.44)考试对教学和学习有导向和反拨作用。下面笔者将对2007年的全国卷中的阅读理解作一定的分析。
3. 分析
3.1 文章的特点
3.1.1体裁和题材
首先来看一下2007年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卷)的阅读理解部分的体裁和题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今年阅读理解的体裁包括叙述文和说明文两大类。题材包括日常生活、人物、社会、友谊等。高考大纲中提出,考生要“读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而本卷体裁相对集中,并未出现公告、说明、广告等应用文,高考中常见的议论文也并未在本卷中出现。题材方面本卷第五篇阅读理解是关于夏令时的,我国曾经也用过夏令时,但是由于种种不便,已经废弃很多年了。背景知识的缺乏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Alderson (2000)提出“应该意识到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因此应该努力尝试让背景知识来帮助阅读理解,而不是让背景知识的缺乏来阻碍理解”。(p.29)Alderson 还说过:“阅读不是在真空条件下发生的孤立的行为,通常情况下,阅读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在某种社会环境下产生的行为,这种社会环境本身对读者的关于阅读的概念有所帮助……”(p.25)因此只有选材具有真实性,测试中的阅读活动才能接近真实情况下的阅读活动,测试才具有效度。而且中学生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应当与基础教育的根本目标一致, 那就是: 学会求知, 学会做事, 学会合作, 学会做人。真实性选材对于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高考试题的选材应该来源于实际生活, 涉及的内容也是实际生活内容,应该具有时效性,跟当今的热点话题相关,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3.1.2语言难度
下面将从文章长度、词汇量、及文法等角度来对文章的语言难度作出分析。作为标准化的考试,本卷跟往年一样,共有5篇阅读,每篇都保持在200-300词之间。每篇材料都没有给出题目(注:2006北京卷五篇阅读中A、C两篇给出了标题)。词汇量的变化,历来是高考英语改革的一个焦点,而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阅读部分。今年教育部颁发的考试大纲依据仍然是2000年教学大纲,要求的词汇量是2000,与去年持平。凡不需要设题的生词均加注汉语注释, 严格意义上讲, 全部阅读材料中除专有词汇外, 几乎找不到一个生词。高考阅读理解的语言难度与中学教材课文难度相当。特长句和重叠式复合句在2007年高考英语试卷中更难觅其踪迹。高考阅读理解保持较大的阅读量和信息量。从命题的整体设计思路看, 近几年的高考阅读词汇量保持在这样的水平上是比较合适的。
3.2题项分析
3.2.1题目类型
本卷与往年相同,全部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题型单一。5篇阅读,每篇4道题,每题4个选项,题项的分布和长度都比较平均。答案的分布也比较平均,其中选A的有5道,选B的有5道,选C的有4道,选D的有6道。
客观题保证了评分的公正性,也增加了测试的可靠性,但是却不能保证测试的效度。它的缺陷在于:容易猜测答案,考生仅凭猜测,也能得到25%的正确率, 而评卷者无法确定该答案是反应了考生的真实水平还是仅凭臆猜。容易作弊标准化考试只需学生作一些简单的标注,因此学生很容易在考试中作弊。
Alderson提出:“测试应允许多种理解的存在。测试设计者应尽量对他们可以接受的解释和理解保持开放的态度。”(p.29)而选择题干扰项设计难度大,倘若设计不够合理,则干扰效果就大大降低了。因此可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分量。”(pg)当然这样可能会导致阅卷中的不公正,但是可以通过交叉评阅来克服其不足。
3.2.2考查的能力
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合格的考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理解主旨要义;(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4)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6)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p.2)下面本卷对阅读理解的题项所考查的能力进行分析。
如上图所示:2007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总体来说难度不高。分量最多的是细节题和推理题,占了80%。20个题项没有出现对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思维的测试。细节题可分为两类:一是词语细节类,从原文中能够找到与其对应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另一类是隐含细节题,答案一般是间接地隐含在文字表达中,需要综合运用词汇、语法和语篇的知识反复琢磨,以理解其内涵或隐含意思。问题答案一般在语篇中能直接找到。本卷的细节题基本属于第二类。从而真正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不是查找能力。
本卷中推理题要求在理解原文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论,从而得到文章的深层含义。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思考提炼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该题型在高考阅读理解测试部分中要求相对较高。但是总体来说,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方面题一共只占了15%,可谓本卷阅读理解的难度不是很高。
4.启发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高考阅读理解题基本上以多项选择题的方式出现。桂诗春(2003)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把标准化考试与多项选择题等同起来,好像标准化考试就是多项选择。”因此应适当减少客观题(即多项选择题),增加主观题,侧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二,阅读材料的选材范围相对比较集中。阅读试卷的内容应该多从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所常见的英语语言材料中挑选,注重测试内容的实用性和真实性。
第三,总体来说,本卷的阅读理解部分还是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全国性的选拔性考试,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因此,应该不断进行测试模式的研究,不断开发出难度适中、区分度高、信度好的题型。增加深层次理解题的比例,注重考查考生的判断推测、抽象概括、主题归纳、标题选择等深层次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Alderson C.J. Assessing read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季绍斌.CET-4阅读理解测试题:词・句・篇.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第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2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