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颖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渗透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英语学习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日常交际中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意识
  
  一、英语教学渗透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的传播,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出版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里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国际教育界也一直在倡导“To know(学知识),to do(学做事)and to be(学做人)”。外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文化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文化是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文化离开了语言很难存在。文化制约着语言形式,它不断将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赋予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想真正学好一门语言必须有意识地去理解和接受语言所蕴涵的文化。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英语学习就是一种文化学习。英语教学就不能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扩大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教会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理解一种不同于母语文化的异文化,并培养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今天,许多人感叹学习英语是“投入多、收效少”,不少学生掌握了大量词汇,背会了大量句型,却不知道如何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交流。笔者以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当前的英语教学中重语言知识传授、轻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事实证明,英语学习只是背单词、背语法,缺少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是不能真正学好英语的。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每每用错”。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进入90年代,英语教学中增加了文化知识的内容。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同文化的人在交际中词汇、语法上的错误很容易被谅解,但一个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人由于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而出现语用方面的失误,则被看成不礼貌、不友好的,就会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英语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渗透有关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英语教育和文化的关系,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人才。
  
  二、英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差异
  
  初次接触外来文化会产生文化冲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培养跨文化交际时的适应能力。我们要采取一种客观的、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避免用我们自己的文化、道德、价值观作为标准去衡量、评判异国文化;同时又要避免盲目地追随、模仿异国文化,应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比较两种文化的异同,使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交流。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发生,甚至造成交际失败。语用学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研究语言的得体性和适合性。与不同的对象、在特定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说话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何说”、“不说什么”,有时候比“说什么”更加重要。仅能够运用语法上正确的外语,并不能足以与外国人打好交道。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能根据标准的语法模式去遣词造句,他顶多被认为是“说得不好”(speaking badly);但没有按照语用原则来处理话语,他就会被认为是“表现不好”(behaving badly)。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的,真实、地道的英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使得能够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1.英语文化中对个人隐私的尊重
  同讲英语的外国人谈话时,应尽量避免如年龄、职业、收入、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等涉及到个人隐私的话题。因为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对待个人隐私的态度存在差异,“在中国询问别人年龄、婚姻、收入、体重等似乎是常事,但在英美国家,这些是应该回避的话题。”1对大多数英国人和美国人来说,陌生人或不大熟悉的人的收入多少、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除非对方表示不在意,这些情况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教师应向学生渗透如何选择适当的话题和外国人交流,这样才会使谈话顺利进行下去,才能成功地交流。在具体的会话中,掌握这些文化知识有助于我们体会英美人的幽默感,并因此分析对话的意义。例如2007年徐州市中考英语听力有这样一道题:Man: Are you married, lady? Woman: Oh, I forgot. I have to ask my husband.一位男士问一名女士,你结婚了吗,女士?女士回答,哦,我要回家问问我丈夫。这道题失分率很高,原因在于学生不了解文化差异。
  再如见面打招呼,我们中国人习惯问“你吃了吗”、“到哪儿去”、“你准备去做什么”。而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Have you had your lunch?”、“Where are you going?”、“What are you going to do?”等问题则会不高兴,他们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因此,在与英语文化中的人交流时,有必要了解他们文化中对个人隐私的理解和范围,切忌在交往中涉及到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2.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英语国家please,thank you,sorry(请、谢谢、对不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词语。英美人在接受别人帮助时,会说谢谢,即使是家庭成员之间,也会这样。而在中国关系亲密的人总是说谢谢会显得生疏,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在和英语国家的人交际时应注意使用,否则会被认为没有礼貌。不同国家的人由于长期的历史、文化沉淀、价值观的不同,对礼貌的理解是不同的。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穿着不整会被视为失礼行为。比如收到礼物,西方人会当面打开并赞美一番,而中国人这样做会被认为没有礼貌。在礼貌准则的应用上,中国人讲究“卑己尊人”的“谦虚”准则,而西方人重视“平等取向”的“得体原则”。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往,各自按各自的礼貌原则行事,造成语用失误是很自然的。如,中国人听到别人的赞扬,总会不由自主地自贬一番。但这却常常引起西方人的不快,误以为中国人怀疑自己的欣赏能力,甚至认为中国人虚伪。

  3.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念迁移现象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会无意识地将本文化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迁移到其他文化中去,因此引起的语用失误比比皆是。“如中国人崇尚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关怀他人被看成是一种美德。然而如果将这种关怀迁移到英语文化中,却常常导致语用失误,产生误会。”2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给老人让座、帮老人拿东西、扶老人过马路等是有修养的表现。而英美国家的人独立意识很强,不想被看成弱者处处受照顾。例如遇到年长的外国人问候并主动搀扶,会使他们感到难堪;“您慢走”、“好好保重,注意身体”等关怀性的话语会让他们觉得自由受到干涉。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具体措施
  
  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由于初中阶段英语学习主要靠教师传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使学生既能“说得好”,又能“表现好”。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具体的做法是:
  1. 在英语文化情境中进行词汇和口语教学
  词汇体现了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别。词汇教学应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结合情境挖掘词汇的文化意义。词汇教学结合语用规则会更有利于学生达到用词准确得体。以中西方对待狗的不同态度为例,中国有许多成语和习惯用语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并且许多人爱吃狗肉。但在西方,人们视狗为宠物,狗常常被看作家庭的成员。所以有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lucky dog(幸运儿)这些说法。理解这些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短语的内涵以及适当用法。
  在学生用英语会话时,不应一味追求语言的准确性,而忽视了交际的有效性和语言的得体性。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课件以及录相等资源,积极创设英语学习的文化氛围,把语言放在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避免语用失误。例如在教授电话英语时,要告知学生英美人打电话的习惯,不能把汉语的习惯生搬硬套到英语中。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
  英语教材选择的文章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应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渗透,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挖掘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在阅读中,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了解说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节日等。如在学习食物时,可以比较中西方饮食习惯、饮食文化;在讲到万圣节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到大量的图片,比较中西方节日的不同,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
  此外,教师利用网络等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编写适合不同年级阅读水平的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校本教材。
  3.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
  我们平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渠道。比如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定期举办英语口语演讲比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引导学生阅读简单英语读物,寓教于乐;让学生观看英语电影,让他们了解最新、最地道的英语;让学生办英语文化知识小报,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增加了利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提高了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1997年第2期.
  [2]陈琳,王蔷,程晓堂.全日制义务教育实验稿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王树志.中学英语教学应增加文化内涵.徐州教育科研,2007年第1期.
  [4]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5]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3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