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冬华
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表现,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即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当前体育课提倡的终身体育,从某一方面来说,笔者认为也就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一个学生某个运动项目比较突出,就会得到教师的表扬、同学的钦佩,他就会产生优越感,会花更多时间去钻研。有人曾经说过:“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创造学生喜爱的环境。”可见任何一门课程要获得成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极为重要。体育课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知识教育和传授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体育教学实践,简述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些尝试。
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励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内在原因,动机出于需要,也就成为兴趣的支点和源泉。现在的学生思想虽然活跃,但在认识能力上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待体育认识上往往以各自的需要为出发点,完全以个人的喜好作为自己的学习动机。这就造成既有良好的、正确的、全面的学习动机,也有消极的、暂时的、片面的学习动机。由于学习动机不同,学生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和练习兴趣也不同。因此教师要在加强德育思想教育的同时,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与智育发展、与个性发展以及社会能力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上好体育课、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实现个人价值,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的认识,以此建立起良好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另外,还可结合许多学生崇拜的体育明星的事迹,以他们刻苦努力、顽强拼搏的品质,为学生树立榜样,进一步促进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思想基础。
其次,用合乎实际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提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并满怀信心地、愉快地去完成,否则就易使学生望而却步、知难而退。设计合乎实际的教学目标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制定教学进度、安排课时计划时,应考虑教材内容的纵向连贯性,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动作技术难度及素质要求,提出经过努力后大部分学生所能完成的教学要求,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往往会产生望而生畏或不屑一顾的“抑制情绪”。第二,在教材内容的搭配中,要考虑到学生身体练习部位的合理性和发展身体素质的全面性,切实做到练习手段的多样性和练习效果的科学性的统一,否则易使学生产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第三,在确实学生所承担负荷量时,既要考虑课的任务、教材的特点,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与实际承受能力,并以此为出发点,使三者有机结合,保证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情绪高涨、精力充沛。第四,教师要考虑学生个体运动能力的差异,应把注意力集中到中间,关注大多数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在因材施教的同时,用适当升降要求的办法照顾到“两头”的学生,这样不仅不会给少数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放松或自卑,而且提高了练习的可行性,调动起整体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先决条件。笔者在体育教学中越来越体会到,因人而异地确定学习目标非常重要,因为人的体质、素质各异,运动能力差异很大,所完成的任务很难达到统一的规定,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恰如其分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觉得这样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从而努力学习,克服困难,这样他们才能体会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运动带给他们的欢乐。
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维持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的方法是唯一的,那就是练习法,但练习的形式却是多样的,学生的兴趣决定于练习形式的多样性,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又决定于教学方法,因此合理的教学方法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1500米的耐力素质练习过程中,现在大多数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怕苦、怕累,虽然我们也采用了跑步、快慢结合、郊外越野跑、间歇跑等多种练习形式,但大多数学生依然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后来,笔者将那些耐力素质、体质较差的学生组织起来,分组进行足球比赛,他们一下子兴趣高涨、积极性很高,一堂课下来,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触到几次球,却跑得满头大汗,不少于1500米,但却感觉不到累,依然情绪高昂。这样练习一段时间后,这些学生的体质和耐力素质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可见,在跑的过程中,运用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球类课形式,练习兴趣明显增强,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最后,精练形象的语言和优美舒展的示范是教师营造浓厚学习兴趣氛围的基本素质。语言是思想交流的途径,精炼形象的语言不仅可以表达教师的要求,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优美舒展的示范可以调动学生进行练习的积极性,而这种练习的积极性可以看作是学生兴趣的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时时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以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可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决定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6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