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 强

  摘要:课程考核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进度、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研究学生素质形成规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当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在课程改革方面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课程建设理论和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考核方式上,仍然沿用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方式,直接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高专课程考核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高专课程 考核改革 实践
  
  一、当前课程考核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但是,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能力、考核方式单一和考核功能异化等方面的问题。
  1.考核重结果轻过程,夸大分数价值
  首先,现行的课程考核主要以学期课程结束后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缺少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考核,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一锤定音”地进行总结性的评价。长期以来,这种总结性评价的考核方式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应试教育”倾向,制约了“以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当前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瓶颈”。
  其次,以考核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静态考核,简单判断,尤其是课程成绩与奖学金、评优评先紧密地结合,使学生产生了功利化倾向,满足了学生短期的虚荣投机行为,滋生了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2.考核重理论轻能力,考试命题简单
  考试命题简单化,只限于学生理论知识检验式的命题,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未能综合地考核学生的通用能力,也未能全面考核学生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这种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将会导致学生惰性思维的产生,也背离了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3.考核内容依附于教材,考试方式单一
  考核内容过多依附于教材,以课堂、教材为依据进行命题,助长了学生考试的作弊行为,引发了学生的不平衡心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现行的考核方式将口试、笔试或课程论文等三种考核类型相互结合的较少,不能扬长避短。考试方式过于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不能很好地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4.考核功能异化,忽视调节功能
  考核功能异化,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仅仅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不能通过考试为教与学存在的差距进行认真系统地分析提供必要依据;缺少考试评价总结,无法为改进措施提供有效依据,忽视了考试的调节功能。
  
  二、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考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职能人才,高职高专教育课程的考核应坚持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并重。因此,应加强考试管理工作的力度,树立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考试观,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
  1.树立素质教育的考试观
  重视学生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工作,构建以“素质立意考能力,素质教育观内化于课程考核”的课程考核体系,通过考核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将这种要求内化到课程考核模式中。
  首先,不能仅仅将考试作为学生期末终结性的学习成绩评定手段,更重要的是作为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研究素质形成规律的手段。
  其次,应将素质考核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设计学生素质考核与评价方案,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素质教育过程评价,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再次,考核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教材上,而要与社会大系统相融合、与社会实际问题相连接,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非智力因素考核命题的力度,给学生创造想象力发挥的环境。
  2.树立职业教育的考试观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职能人才,高职高专教育课程的考核应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树立职业教育的考试观。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的原则,摒弃那种只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知识原理记忆能力的考核方式。构建“理论+技能的模块化”考核模式,理论模块可以采取开卷(半开卷)考试、课程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或调查报告等形式,旨在考核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技能模块可以采取过程考核或实际创作,旨在考核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要根据课程特点设置两个模块的权重,最后形成学生的课程综合评定。
  另外,学校应根据各自的情况,依据职业技能(资格)考证的要求,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的以职业综合能力(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考核为主线的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全程考核的校内考试体系。
  3.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
  充分发挥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重视考核后信息的分析与处理,意见的反馈,提出今后教学中的改进措施,指导教学工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加强考试管理工作力度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各种类型考试试题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试题的效度、信度、区分度等),为课程考试质量的客观、科学、公正提供保障。
  其次,要建立健全考试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对考试成绩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同时,建立考试结果分析,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
  最后,加强考试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重点抓命题、出卷、监考、阅卷和评价等工作环节的科学规范管理,严肃考纪考风,突出考试的公正性和规范性。构建与考试体系并行的旨在强化考试过程质量控制,使其成为学校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考试质量管理体系。
  
  三、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模式的实践
  
  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对《汽车电器》课程实施了模块化考核模式的实践探索,达到了预期效果,也存在着有待完善之处。
  1.课程考核改革的方案
  以“汽车电工维修证”的考试大纲作要求,采取“理论考核(笔试)+实践技能考试(实操)”的方法,成绩评定分理论与实践技能两部分。理论考核部分总分值为100,由40%的平时成绩+60%的理论笔试构成;实践技能部分总分值为100,由两位负责考核的老师分别评分后计算平均值得出。学生的理论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均合格才能取得《汽车电器》这门课程的学分。在这两部分的考核中,不合格部分要补考(重做)。
  2.课程考核改革的效果
  首先,为学院实践性要求比较强的课程的考核改革进行有效的探索,积累可借鉴的经验。
  其次,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在考核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下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学习。
  再次,采取“理论考核(笔试)+实践技能考核”的模式,有较杜绝传统考核方式上容易出现的作弊行为,使课程考核更客观、更公平。
  3.课程考核改革有待完善之处
  《汽车电器》课程虽然实施了模块化考核模式,但是技能模块仍未能结合课程的实验内容实行过程化考核,还存在“一锤定音”的总结性评价的缺陷。应根据高职高专学生能力形成的特点,结合课程承载的能力培养要求,在实施模块化考核模式的同时结合课程的特点,对技能模块实施过程化考核。
  总之,高职高专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应能够突出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思想,适应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教学法的不断研究和推广,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考核评价方法必然替代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芳玲.浅议高职高专教育考核方法改革.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周波.如何有效发挥考试的功能作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杨凤翔.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高专考核评价方法.职教论坛,2004年12期.
  [4]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教育与职业,2003年13期.
  [5]刘海峰.以考促学:高等教育考试的功能与影响.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