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进一步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效率是广大高中体育教师共同的愿望,希望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取得全面发展。在这种理念背景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运用有着积极的意义,能够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从当前高中体育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高中生体育学习的特点,多方面探究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运用;探究
我们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现多元化教学模式,不仅为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还能够有效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帮助体育教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率。为此,需要高中体育教师从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特征出发,探索有效的运用策略,将其与高中体育教学有机结合,为高中生呈现精彩生动的体育课堂。那么,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高中体育教学经验,浅谈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策略。
一、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合作型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体育学习任务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更加重视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合作型学习情境,通过简单的合作分工,既能够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交叉分组,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在引导学生了解篮球文化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实际练习中,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简单的训练任务,这样可以起到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的作用,从而提升个人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完成简单的对抗赛,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让学生感受竞技体育的魅力,提升小组的合作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轻松愉快的合作型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合作学习意识,培养高中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学习观念,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去
引导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仅仅依靠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是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的,必须要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学习观念,运用空闲时间,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之中。例如,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要再一味地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很容易形成紧张压抑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学习体育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对待体育学习则会抱有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体育教师可以增设一些具有生活化、趣味化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的体育学习与课余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体育教师可以在理论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观看NBA比赛,从专业的角度对其中的技术内容进行分析,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体育竞技的魅力,体会到篮球运动的快乐,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来掌握篮球运动技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学习观念,不再将学习体育当成一项枯燥的任务,进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
三、全面优化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为体育课堂注入新鲜血液,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单一地改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而要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为高中体育课堂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例如,在乒乓球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向学生传授运动技巧,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机械的练习,很容易让体育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为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乒乓球文化进行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会对乒乓球的起源到发展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文化角度来探索这样一项运动有着怎样的魅力,扩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同时,乒乓球作为我国国球,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国球知识,能够让学生承担起传承和弘扬的责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去。久而久之,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民运动风气,有效地推动乒乓球运动建设,促进国球的持续发展。通过这样的方式,全面优化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高中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将会使我国体育教学事业上升一个台阶。
总而言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有著重要的教学意义,能够显著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且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来享受生活。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高中体育教师应发挥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以高中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为导向,找到科学的运用策略,让多元化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于高中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崔世林.浅谈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
[2]普次仁.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4(9).
[3]黄沛锋.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8(3).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3722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