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我们很多教师都在探索或尝试使用能够体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以期能够切实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我认为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我就如何运用体验式教学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思想品德课实效性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主张。他认为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矛盾。《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新课程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真实体验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思想品德教育要真正取得实效,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离开了学生的真实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律令无异于纸上谈兵,试卷上的道德高分可能是行为上的道德矮子。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并通过体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和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验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计划的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能力和提高觉悟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体验,使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并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育人目标。
  开展体验式教学,增强思品课实效性的策略:
  一、社会实践法
  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事物,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进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法有参观法、调查法、访问法等。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前,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学校外面的小河。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周围都是农田,粗略看去环境相当不错。可是,当学生走到不远处河床比教高的河段时,一个个都惊呆了:河两边的小树上挂着数不清的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像联合国总部前的万国旗,那是河水高涨时挂上去的;河水呈青黑色,根本无法感知河的深浅,两岸的垂杨败柳沾满了灰尘,毫无生命力可言。学生看到此情此景,发出了声声叹息。抓住这个机会,我向学生讲到这条河原来不是如此,出生于当地的我,小时候可以在清澈的河里自由地游泳嬉戏,身边不时有鱼儿游过,有时还可顺手捉到鱼。听完我的讲述,看着眼前污浊的河水,强烈的反差使学生唏嘘不已。那天,我们一路往前,察看了上游的污染源。回来后,讲到有关环境问题的产生、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等问题时,学生不再感到枯燥无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效。
  二、情境体验法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激发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创设情境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鸣。如《人生当自强》一课中我引用了视频资料──《桑兰的故事》,1998年在纽约市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上,桑兰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桑兰一直顽强地坚持着康复训练,有效地防止了肌肉萎缩,她借助自助器具,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上网与各界的朋友交流。靠非凡的意志力和现代医学科学的力量,桑兰跨越了从不可能到现实的完美历程。受伤之后,桑兰出任北京2008申奥形象大使,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永远微笑着的“阳光女孩儿”。
  二是角色扮演进入情境。通过小品等形式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体会和观察,扮演剧情角色,再现生活原貌,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学会换位思考,领会道德知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践行能力。如八年级上册第二课《两代人的对话》中针对父母子女间因代沟而产生的意见不同、理解不一致的问题,通过让同学分别扮演家长和孩子,模拟家长与孩子商量的过程,让学生从模拟中体验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学会与父母正确沟通、融洽关系。又如针对学生在交友中存在的讲“哥们义气”而不讲是非的问题,结合“朋友与人打架”的具体例子,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展示不同的解决方法,比较哪种方式更合理可行,从中领会交友的原则,学会正确处理同学关系。通过角色扮演,为学生提供一个道德体验的机会,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体验式教学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进行体验、思考、讨论,教师从中进行指导、点拨,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转化,树立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信念,提高了教学的德育效果。然而,在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走出传统教学误区。在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搞满堂灌,教师包打天下,告诉学生现成答案,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就行。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为达到学生知、情、行和谐发展的目的,要求教师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不以“传道者”自居,而是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商谈者、促进者和合作者,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有准确、全面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要对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实际有充分的了解,便于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创设情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多鼓励、多分析、多引导,让其自由表现、发展,畅所欲言。同时,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空间,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和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使课堂既活跃又有序,“形散神聚”,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形式灵活、学生参与度高,能使学生在体验中领悟,克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践行能力。教师要善于不断创造条件,在日常教学中要对体验式教学法进行积极的探索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8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