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静脉腔内激光成形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观察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接受经皮静脉腔内激光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4~017.8收治的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传统手术与经皮静脉腔内激光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较高于甲组76.7%(P<0.05);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经比较,有较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给予经皮静脉腔内激光成形术治疗,疗效更理想,能减缩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经皮静脉腔;激光成形手术;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具有明确诊断、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6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样本入选时间为2016.4~2017.8。随机分为(甲组、乙组)两组,每组各30例,甲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9~76岁;病程2~14年。乙组男女各15例,年龄47~77岁;病程1~16年。两组患者以上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甲组
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治疗。术中患者保持站立位,最大限度的外显静脉曲张部位。麻醉后,将患者腹沟股位置皮肤设为起点,做手术切口,在浅筋膜下探寻大隐静脉,游离处理,充分暴露主干并切断,对近端进行双重结扎,在远侧放置静脉剥脱器以实现对主干的完全抽剥,直至内踝,结扎分支,术后常规加压包扎。
1.2.2 乙组
给予经皮静脉腔内激光成形手术治疗。治疗期间患者取平卧位,局麻下在与患侧下肢腹股沟韧带下端相距
2~3 cm做手术切口,剥离大隐静脉,切断后结扎,近端联合封扎。从内踝置入光纤。选用DIOMED半导体激光仪,功率设为12 W,持续时间与间隔时间均为1 s。结合静脉腔内透射至皮肤上的红光点,把600 μm纤维置入进腹股沟韌带下方2 cm处,拔伸导管5 cm,将1% 5 mL利多卡因经动脉鞘推注,稍抬高患肢。
1.3 疗效评价标准
结合患者治疗前后,下肢酸胀、疼痛、麻木等症状改善情况,拟定显效、有效、无效3级评价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试验研究选用SPSS 16.0软件包,“x±s”表示计量资料,率(%)表示计数资料,独立样本t与x2进行检验,差异检测标准:=0.05。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乙组显效、有效分别为24例、4例,甲组显效、有效分别为15例、8例。乙组临床疗效优于甲组,经比较,差异有较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主要指标检测情况比较
乙组切口长度小于甲组、术中出血量低于甲组、住院时间短于甲组,经比较,有较明显差异(P<0.05)。
见表2。
3 讨 论
大隐静脉曲张为一类慢性病与多发病,发病机制与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及瓣膜缺损等相关,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及长期便秘者是本病的高发群体。手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首选方法,但其不能实现根治疾病。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剥脱术等传统术式目的是阻断静脉血倒流进程,进而强化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稳定性,但无法修复受损的静脉瓣膜,且术中切口较大、对血管内皮产生一定损伤,导致患者承受较大痛苦,延长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约为8.0%,影响患者及疾病预后与转归。
经皮静脉腔内激光成形手术的治疗原理是通过对皮肤血管进行穿刺,将激光能量直接作用于血管腔中,对血管内皮与管壁造成一定损伤,以引导纤维化管腔中的红细胞有效吸收激光能量,并释放一定热能,形成热效应,促进静脉壁胶原蛋白的收缩与变性进程,诱导血管管腔关闭,进而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于甲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指标优于甲组。这提示了经皮静脉腔内激光成形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雷 勇,等.大隐静脉曲张合并肌间静脉增宽患者术后抗凝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8,40(22):3425-3428.
[2] 陆 娟.对行经皮激光成形术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实施术后优质护理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2):249-250.
本文编辑:李 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23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