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的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患者, 按照随机性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缺血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有效51例, 无效12例, 治疗有效率为80.95%;实验组患者有效59例, 无效4例, 治疗有效率为93.6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2, P<0.05)。治疗前, 对照组患者哈金斯基(Hachiski)缺血指数量表(HIS)评分为(9.34±1.71)分, 实验组患者HIS评分为(9.29±1.68)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HIS评分为(6.91±1.27)分, 实验组患者HIS评分为(5.20±1.81)分, 两组患者HI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患者H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患者的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纳洛酮;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临床疗效;老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71
  目前, 腔隙性梗死性痴呆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人们对其极为重视[1]。近年来,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人口的数量逐渐增多,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上升, 老年人口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渐延长, 这就使得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患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2]。腔隙性梗死性痴呆主要发生在50~75岁老年人群中, 主要病因为人的大脑组织中的一些小动脉出现一定程度的硬化, 从而导致部分的脑组织死亡[3-5]。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治疗这类疾病无有效的方法, 所以说在治疗时就会有一定的困难。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26例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纳洛酮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26例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5例, 女51例, 年龄65~84岁, 平均年龄(64.75±11.27)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保证患者自愿参与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患有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 未患有其他的病症。按照随机性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63例。
  1. 2 方法 首先, 为所有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确保患者并未患有其他的疾病。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 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静脉滴注, 1000 mg/次, 1次/d;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0.8 mg纳洛酮加到200 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 1次/d。两组患者均以10 d为1个治疗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采用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R)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智力情况进行评价, 最高分为30分, <20分为痴呆, 得分越高越好。以治疗后HDS-R评分与治疗前的比值>0.2视为有效, 治疗后HDS-R评分与治疗前的比值<0.2视为无效。有效率=有效/总例数×100%[6]。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缺血情况。采用HIS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缺血情况进行评价, 总分为18分, ≥7分考虑为血管性痴呆, 评分越高, 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性越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有效51例, 无效12例, 治疗有效率为80.95%;实验组患者有效59例, 无效4例, 治疗有效率为93.6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2, 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IS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HI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HI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患者H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是近几年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并且这种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中, 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7]。这种疾病的主要病因是人大脑组织中的一些小动脉出现一定程度的硬化, 从而导致部分的脑组织死亡。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会伴有其他的并发症, 因此社会上对这类疾病极为的关注。一旦人大脑中的细胞出现多次的梗死后, 就会导致患者的脑功能下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患者的脑细胞死亡部位是不相同的, 所以說患者就会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当患者的梗死部位出现在脑干时, 就会使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出现短暂的缺血;除此之外, 患者也会出现短暂的失明或者是语言障碍, 这些病症都是具体的临床表现。若是患者的脑梗死部位出现在双侧大脑时, 患者就会出现一定的吞咽障碍, 甚至是表情也无法控制, 只会长期保持着呆板的表情, 与此同时患者的肢体也会不协调。根据以往的研究可以明确发现, 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的普遍病症大多是生活能力降低, 丧失部分记忆力, 出现一定的肢体不协调等[8]。对于脑梗死患者, 若能在疾病早期给予其合理、有效的治疗, 使脑组织受损及脑功能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改善患者脑缺血, 就有可能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及痴呆的严重程度。目前, 治疗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患者仍无具有充分循证证据的药物, 但随着对其病理的深入研究, 具有针对性且有效的药物正在不断验证, 胆碱酯酶抑制剂应用较为广泛, 但疗效有限。纳洛酮是一种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剂, 是羟二氢吗啡酮的一种衍生物, 可自由穿过血脑屏障, 具备高度的亲和力, 选择性结合脑组织受体, 对吗啡样物质对脑组织受体的结合产生竞争, 从而减少脑组织的损伤。此外, 纳洛酮具有非阿片肽受体介导作用, 通过对溶酶体膜的巩固和稳定作用, 减少释放蛋白水解酶, 进而抗氧化, 调控钙离子稳定, 稳定中枢系统内环境。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6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HI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HI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患者H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采用纳洛酮治疗老年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性痴呆患者的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军, 戴艳萍, 张春媛, 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7, 36(3): 223-225.
  [2] 付文亭, 邵长娟, 李清, 等. 脑白质疏松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 16(6):448-452.
  [3] 王伟, 宋义周, 郑丽平.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中国中药杂志/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 2016.
  [4] 冯清春, 黄达, 胡少敏, 等.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后进展性脑微出血的临床特征及与肾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分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 40(9):817-820.
  [5] 唐晓娜, 杨士斌, 王欣, 等. 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治疗儿童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 40(2):164-166.
  [6] 亓鹏, 赵连友, 彭佑华, 等.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和异常形态红细胞的变化及其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3, 11(6):548-551.
  [7] 高聚, 姜华, 肖展翅. 急性期缺血性脑梗塞患者CT与MRI检查结果比较分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3):30-32.
  [8] 习艳兵.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的水平与神经功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 23(9):1272-1275.
  [收稿日期:2018-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0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