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8年11月诊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n=44例)与治疗组(n=44例)。对照组采用单一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关键词】依达拉奉;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3..01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原因主要为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该疾病可使患者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削弱其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目前,针对该疾病以溶栓、抗凝以及神经保护治疗为主。氯吡格雷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常用药,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而防止血栓形成。但单用此药物,无法有效逆转患者神经功能[1]。依达拉奉作为一种脑保护剂,除能够改善血供外,还可保护脑神经使之免受过氧化损伤。本研究将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8月~2018年11月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8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42~74岁,平均(58.16±6.35)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19例,额叶12例,颞叶7例,脑室旁6例。治疗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43~72岁,平均(57.93±6.14)岁;梗死部位:基底节区18例,额叶13例,颞叶8例,脑室旁5例。对两组各方面临床资料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服用氯吡格雷(生产厂商:连云港润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50713)治疗,75 mg/次,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用法:将30 mg依达拉奉注射液(生产厂商:福建天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60812)注入250 mL生理盐水中行静脉滴注,每日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NIHSS评分以0~40分进行评定,评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同时根据NIHSS变化对两组疗效进行判定。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低≥91%;显效:NIHSS评分减低≥46%但不足91%;有效:NIHSS评分减低≥18%但不足46%;无效:NIHSS评分减低或增高<18%。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用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3.18%,明显较对照组的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发作后,局部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致使血小板聚集,以及纤维蛋白过多沉积,易于形成血栓。且脑组织恢复血供后也可能因为“瀑布式”级联反应而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再灌注损害。故除给予溶栓、抗凝恢复脑血供外,还应最大程度减少自由基,切断缺血级联反应,以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依达拉奉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用氯吡格雷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参考文献
  [1] 黄华栋,施伟红,李冬辉,等.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35(12):158-159.
  [2] 张建华,陈文斌.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近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5,9(1):38-40.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0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