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90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45例对照组和4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个月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半年内的心肌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氯吡格雷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效果,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关键词】氯吡格雷;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0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其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该病既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发生猝死,同时病情也可逆转,变为稳定型心绞痛 。由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病较为突然,病程进展迅速.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这种疾病若是不能有效、及时的予以治疗,将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药物是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但近几年来,我们在临床实验中加入氯吡格雷对患者进行治疗,也取得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治疗,两组各占45例。均通过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心血管病学相关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主要是胸部放射性疼痛、静息型心绞痛等,并伴有心悸、胸闷、出汗等症状。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统疾病及妊娠期患者,均知情同意。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8—78岁,平均(60.21±3.4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l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6—79岁,平均(61.10±3.54)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其他方面资料均未出现明显差异(P>O.05),因此。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100mg阿司匹林口服,1日1次,结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冠心病常规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氯吡格雷展开治疗,1次/d,每次75mg,治疗时间持续4周。在这一过程中,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做详细记录,包括发病频率、症状持续时间、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动态心电图对比等等 。
  1.3 观察指标 掌握两组患者用药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并密切注意用药中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评价,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指患者心绞痛的症状消失或者发作的次数减少到原发作次数的20%,心电图缺血的情况恢复正常;有效指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次数减少为原发作次数的20%~50%,心电图ST段没有恢复正常的水平;无效指患者治疗之后没有出现好转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现象。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9.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利用对其加以检验,若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P<0.05,表示差异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对比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患者复发率和心肌梗死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3个月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半年内的心肌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潜在危险较为严重的疾病。患者若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极易患上急性心梗或心源性猝死等,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均受到严重影响。相关的研究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在冠脉阻塞后出现的急性加重,大约有33.8%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区血管当中存在导致闭塞的血栓。也就是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有着密切的关系。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类药物,临床上应用时间较长,其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前列腺素环氧酶来抑制血栓烷A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所以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心绞痛。但是,阿司匹林对于患者机体内已经激活的血小板并无明显作用,且部分患者在治疗中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治疗效果难以得到保证。氯吡格雷是二磷酸腺苷受体的一种拮抗剂,通过对血小板膜表面受体的抑制作用,阻止了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患者服用氯吡格雷之后,血小板受体及相应的ADP复合物会受到选择性抑制,患者机体内部的血小板血清素释放会受到较强抑制。氯吡格雷进入到人体之后能够迅速被吸收让血浆药物的浓度在短期之内达到峰值,氯吡格雷生物的利用率较高,提高了蛋白的结合率,药物治疗5d左右即可让患者达到稳态。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可降低心肌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了氯吡格雷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个月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半年内的心肌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的研究发现,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患者中,发生心绞痛的几率比使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低,而且患者的耐受更好;此外在不良反应方面,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其胃肠道的安全性更高,骨髓的毒性更低。
  综上所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氯吡格雷在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加速患者康复进程,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高美华,崔月丽,吕婵,等.不同年龄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特点的调查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2):160-163.
  王荣国.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1:1631-1632.
  肖向阳,李林.氫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20例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6):139-1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24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