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评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评价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为急性脑梗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 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 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 观察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 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治疗中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安全性高且预后效果显著, 具有联合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2.054
  脑梗死是脑血液供应障碍所诱发的脑部病变, 临床症状表现相对复杂, 以中老年群体为疾病多发人群。相关资料指出,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情况下患者脑梗死发生频率更高, 致残以及致死率高, 生命健康威胁明显[1-5]。当前, 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 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多发趋势, 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针对急性脑梗死以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为主,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相对常用。相关资料指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安全性高且治疗效果显著、神经功能改善明显[6]。基于此, 本文就本院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总结联合用药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8年5月治疗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发病至就医时间<48 h;经颅脑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情况。排除标准:高龄患者;血压波动较高且药物控制效果不佳患者;合并重要脏器疾病患者。观察组患者中, 男24例, 女18例;年龄52~72岁, 平均年龄(63.05±5.30)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25例, 女17例;年龄50~72岁, 平均年龄(64.10±5.10)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降糖、降压以及调脂等对症支持治疗,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用药治疗。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口服用药, 首日口服300 mg, 第2天开始改为100 mg/(次·d)。
  1. 2. 2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阿司匹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氯吡格雷口服用药, 首日口服300 mg, 第2天开始改为75 mg/(次·d)。两组均治疗2周。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
  1. 4 判定标准
  1. 4. 1 NIHSS评分判定标准 NIHSS评分越低说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状态越佳[7]。
  1. 4. 2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NIHSS评分变化情况判定疗效, 结果包括基本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具体标准如下。基本治愈: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90%;显效: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45%~90%;有效: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18%~44%;无效: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标准均未达到[8]。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 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 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27, P=0.6447>0.05)。所有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2.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对比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 观察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 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临床多发趋势, 治疗中一般对发生在24~48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治疗, 但仍有部分患者口服用药后有缺血性脑卒中情况。氯吡格雷不可逆地与血小板表面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 抑制纤维蛋白受体活化、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活化, 改善血液粘稠度。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可以减少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等事件发生率。史宝柱[9]的研究指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相较阿司匹林治疗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 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反应3例, 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 观察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 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郭文波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 其研究结果指出, 治疗组NIHSS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由此说明,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安全性好。综上所述, 急性脑梗死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金武.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评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8):27-29.
  [2] 王彦廷.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84例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5):73.
  [3] 冯彦梅.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评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7):74.
  [4] 崔志军, 赵卫玲.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8):85-86.
  [5] 牛晓立, 李贯绯, 李彦彬, 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10):2863-2864.
  [6] 姜楠, 翟正平, 孙军山, 等.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4):106-107.
  [7] 陈超. 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 15(6):808-810.
  [8] 冯真, 刘鹏.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8, 18(6):803-804, 807.
  [9] 史宝柱.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比较.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9):1224-1226.
  [10] 郭文波, 燕子安, 刘文阁, 等.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药业, 2014, 23(23):105.
  [收稿日期:2018-08-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