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根据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G)及凝血指标水平,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PA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对照组PAG为(0.45±0.11)%, PT为(15.63±2.54)s, APTT为(38.97±7.65)s;观察组PAG为(0.33±0.08)%, PT为(18.02±2.33)s, APTT为(42.56±8.32)s, 治疗后两组患者PAG均明显下降, PT、APTT均明显上升, 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方法, 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且药物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老年;冠心病;联合用药;临床效果;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1.053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多由冠状动脉狭窄致供血不足引发心肌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1]。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临床上患者通常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是抗血小板治疗[2],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治疗冠心病具有一定临床疗效, 但同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颇高。氯吡格雷作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也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功效, 有研究表明两者联用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安全性更高[3]。为验证该研究, 本文回顾性分析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冠心病诊断标准[4], 患者年龄均>60岁, 且排除药物过敏及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观察组男32例, 女28例;年龄60~76岁, 平均年龄(68.74±5.43)岁;病程2~23年, 平均病程(10.6±5.3)年。对照组男34例, 女26例;年龄61~78岁, 平均年龄(69.57±5.28)岁;病程2.5~24.0年, 平均病程(11.2±5.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包括:他汀类降脂药、β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扩张血管药物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 1次/d, 1片/次, 于每日早晨空腹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 1次/d, 1片/次, 与阿司匹林一起于每日早晨空腹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个月。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G及凝血指标水平,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凝血指标包括PT及APTT。
  1. 4 疗效判定標准 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 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 ST段基本恢复正常;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或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G及凝血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对照组PAG为(0.56±0.16)%, PT为(12.64±2.46)s, APTT为(34.66±7.23)s, 观察组PAG为(0.58±0.14)%, PT为(12.73±2.25)s, APTT为(34.57±7.14)s, 治疗前两组患者PAG、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对照组PAG为(0.45±0.11)%, PT为(15.63±2.54)s, APTT为(38.97±7.65)s, 观察组PAG为(0.33±0.08)%, PT为(18.02±2.33)s, APTT为(42.56±8.32)s, 治疗后两组患者PAG均明显下降, PT、APTT均明显上升, 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1例, 其中恶心、呕吐6例, 皮疹3例, 胃黏膜出血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3%;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 其中恶心、呕吐1例, 皮疹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治疗过程中,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5例(41.67%), 有效25例(41.67%), 无效10例(16.67%), 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患者中显效37例(61.67%), 有效20例(33.33%), 无效3例(5.00%), 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高发于中老年。由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身体机能的下降, 机体耐药性较差, 服用药物易产生不良反应。冠心病的治疗一般以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血管、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等方面为目的来进行[5]。阿司匹林作为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该药易引起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氯吡格雷作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可减少纤维蛋白原和糖蛋白受体结合, 从而抑制血小板凝血[6]。除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外, 氯吡格雷通过阻断二磷酸腺苷受体而抑制血小板活性, 并对其他相关激动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产生抑制作用。氯吡格雷可以加强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效果, 两者协同作用, 可以更好地对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给予抑制。同时, 氯吡格雷不会影响二磷酸腺苷的活性[7], 从而大大减少患者服用药物时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PAG、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对照组PAG为(0.45±0.11)%, PT为(15.63±2.54)s, APTT为(38.97±7.65)s;观察组PAG为(0.33±0.08)%, PT为(18.02±2.33)s, APTT为(42.56±8.32)s, 治疗后两组患者PAG均明显下降, PT、APTT均明显上升, 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 对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有良好作用,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小部分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存在轻微的胃肠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 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后均可完全消失, 药物安全性有保障。
  综上所述,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用的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显著, 药物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獻
  [1] 周伟伟, 谷惠敏, 吕晓蕾, 等.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河北医药, 2018(14):2186-2188.
  [2] 白巧艳. 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中国医药科学, 2018(4):33-36.
  [3] 张行, 陈欣. 进口及国产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 山东医药, 2016(5):39-41.
  [4] 肖普, 王建华, 王蔚蔚, 等.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7):51-52.
  [5] 李颖, 吴英娜.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单用及双联抗血小板长期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的影响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22):72.
  [6] 于萍, 尹海霞, 许丽.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疗养医学, 2016(2):192-193.
  [7] 呼风.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疗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5):64-65.
  [收稿日期:2018-10-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8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