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启趣之门 激发作之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乐于写作的最好的催化剂。它能打开情感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才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动力,积极主动地积累挖掘素材,研究探求写作方法,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一、让学生走进自然,体验社会生活,注重生活积累,激发写作兴趣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写作素材和信息资源。打开学生的双眼,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徜徉,欣赏、猎取大自然的包罗万象;放开学生的双手,使他们尽情体验生活的“甜酸苦辣”,感受生活实践的情趣。与孩子们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参加挖花生的实践活动,在体验劳动的同时,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挖掘写作的素材,有的着眼点放在了同学们热火朝天的挖花生场面描写上;有的抓住一两个同学在挖花生时的一系列的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还有的写出了收获丰收的喜悦……在作文训练中,不断地创设贴近或围绕学生生活的情境。作文教学越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越是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这既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和合理的想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让学生广泛阅读,注重语言积累,拓展阅读视野,奠定作文基础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教给了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而且养成他们乐于阅读的好习惯。指导学生对优秀的课文、句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摘录、背诵、积累,把那些规范的生动优美的语言信息储存于学生头脑之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及自然知识、科普、军事等相关书籍,既可以扩宽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读万卷书储备了词汇,丰富了语言,积累了写作素材,领悟基本的遣词用句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在不断地积累中打开了写作的思路,奠定了写作的基础。
  三、让学生以说促写,运用口语交际,激发表达热情,提升写作兴趣
  语文课本的每个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都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口语交际是单元作文的基础。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预习口语交际课前预习、搜集、准备、整合大量的资料的同时,提前构思好了习作的主旋律,在口语交际课上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集思广益,为习作打下了基础。
  六年级上册四单元的口语交际《珍惜资源》,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和掌握的资料就这个主题进行交流,谈珍惜资源的重要性;谈应该怎样珍惜资源;谈自己知道的哪些资源正在被破坏,需要保护等,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本单元的习作主题是写生活中存在不少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针对这些不良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有口语交际课的讨论交流做铺垫,这份建议书大多数同学较好。
  在进行其他写作专项训练时,也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作文的语句表达效果,使学生的写作能做到主题明确,词汇丰富,语言流畅,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提升写作兴趣。
  四、让学生热情高涨,注重鼓励机制,更新修改模式,自评效果最佳
  在作文指导教学中,老师努力去发现学生每篇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一段话都及时给予鼓励。一旦发现习作中的毛病,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一起讨论修改。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还采用了“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自改或互改→誊写→师再点评→生再改”的模式,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師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情况,而后相应采用有针对性的、具有实效的点评方案加以指导,让学生的作文越写越精彩。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作为老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还应积极进行习作教学方法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写作理念由“要我写”转变成“我要写”,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还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和文学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1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