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舞蹈教育技能课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我国各行各业相融,促进它们的发展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在教育行业中,信息技术的最主要应用形式为微课,微课的普及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支持。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也应当积极应用微课。对微课在舞蹈教育技能课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 鍵 词] 微课;舞蹈教育;技能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012-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我国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改变。在传统的教学目标中,教师只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会关注他们的素质教育,但新教学目标要求教师给予素质教育足够的重视。而在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舞蹈教师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将微课技术引入课堂中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微课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课堂。[1]
一、微课的含义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各行各业都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我国教育行业中,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一直都是教师关注的问题。随着无数教师前赴后继地探索,微课教学模式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微课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微课视频,然后播放给学生进行观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用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而且有利于让学生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并且在课后巩固知识,实现知识点的全面掌握。教师精心制作微课视频,还能够将原本复杂的知识点化为精简的内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微课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综上所述,微课的积极作用较多,教师应当利用好这些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教学目标。[2]
二、在舞蹈教育技能课中应用微课的重要性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形成与时俱进的意识
由于微课教学模式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计算机能力,所以教师若是想要利用好微课,那就应当提升自身的计算机素养,从而制作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微课视频,实现高效的课堂。我国计算机技术每一天都在进步,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形成与时俱进的意识。为了能够将教学内容整合以及精简,教师应当刻苦钻研微课视频制作技术,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教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微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3]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将微课技术应用于课堂中,能够充分改正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应用也成为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互联网冲浪中,成为网络的一份子。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应用微课还能够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二次学习。综上所述,微课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4]
三、当前微课在舞蹈教育技能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许多舞蹈教师都认识到了微课在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且将其引入了课堂中,期望以此提高课堂质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却并没能发挥本身的效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还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阻碍。以下将针对微课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
(一)未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展“大锅式”的教学方式
学习舞蹈的学生通常较为年轻,他们的身体通常正处于发育的过程中,能力也会因此而不同。教师作为直接面向学生的一线工作者,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确保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却仍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舞蹈水平的提高,往往会根据课程需求,布置给学生相关的舞蹈任务,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需求,这种“大锅式”的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取得成效,但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提高,可能会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情况的出现。教师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对待学生,还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时,由于微课教学比较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以教师还应当与学生沟通,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与学生之间往往沟通较少,这就使微课教学模式在开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阻碍。[5]
(二)教师设计不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课堂内容
在舞蹈教育中,舞蹈动作的讲解是极为重要的内容,教师通过亲身示范,然后让学生加以模仿,从而促进学生舞蹈水平的提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最为关键的能力之一,若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自主能力,那么他们就无法掌握舞蹈技术的精髓。当前许多舞蹈教师在设置课堂内容时,都是按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但这种灌输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会限制学生的思考方法,让他们只能按照教师提供的模板去思考,不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人格。还有一部分教师认识到了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性,然后使用了相应的教学方式,即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为主要目标,建立这种教学目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但往往会呈现出一种杂乱无章的教学课堂,这是由于学生缺乏教师的引导,从而失去了学习目标所导致的。因此,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堂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在提高自主能力的同时又不会失去学习方向。[6] (三)难以将舞蹈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学生缺乏转换思维
进行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或者是为了学生的艺考做准备。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侧重于学生舞蹈动作的练习,很少会引导学生对舞蹈动作进行规律探寻,这就使学生在实际中难以充分应用舞蹈知识。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技术,会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斷进行舞蹈动作的反复循环,这就使学生逐渐失去了思考能力,他们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就导致了舞蹈教学目标难以实现。[7]
四、微课在舞蹈教育技能课中的应用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展开差异性教学
教师利用微课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纳入考虑范围之中,确保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提高,避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情况的出现。教师应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传统课堂的限制,包括时间的限制与地点的限制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给出特定的地点和时间,组织学生上课,而微课教学能够忽略这些弊端,让学生随时随地上课。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差异,制作特定的微课视频,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并且自主调整教学进度。同时,教师还应当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展开讲解,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开展舞蹈知识点的学习。[8]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许多教师虽然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但还没有正视它的积极作用,在进行舞蹈动作的讲解时,仍旧采用传统模式下的讲解方式,即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还会削减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重新树立对微课的正确认知,并且制作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微课视频,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应当深入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在视频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从而让视频能够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当将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对舞蹈的认知,从而促进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举办舞蹈竞赛,这种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舞蹈练习中更加投入,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心,有助于他们在舞蹈的路上走得更长、更远。
(三)构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应当明确舞蹈教育的意义。当前我国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越来越看重,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构建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舞蹈动作的含义,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动作。同时,教师还应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让他们自主搭配舞蹈动作,从而提升实际应用能力。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将舞蹈动作适度创新。此外,由于微课教学模式的主要信息载体为微课,所以教师还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布置相关的教学任务,然后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微课在舞蹈教学中有很大的意义,教师应当给予微课足够的重视,精心制作微课视频,安排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差异性的教学,让学生具有选择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参与性,实现高质量的舞蹈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付宁.微课在舞蹈教育技能课中的应用探讨[J].新商务周刊,2017(11):177.
[2]吉云霞.高职院校舞蹈“微课”教学的开展目的及实践意义[J].北方音乐,2018,38(2):211.
[3]张岚.浅谈“微课与翻转课堂”在高等舞蹈教学中应用的教学优势与价值[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4):74-75.
[4]杨凤玲.浅析微课在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和意义[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20):130-131.
[5]赵志梅,李衡.微课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7(2):40-42.
[6]刘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6(6):114-115.
[7]范家佳.微课在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61-63.
[8]王晨帆.国内外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建设与应用[J].科教导刊,2015(24):89-90.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