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训课程任务驱动法的创新性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实训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实训教学的不断深入,任务驱动法逐渐失去它原有的“新鲜感”,以至于无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种种问题的出现,迫使“实训课程任务驱动法”要改革、发展和丰富,基于此,提出“团队”任务驱动法在整个教学环境中以团队为单位共同完成指定任务,使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创造更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模式与环境。
[关 键 词] 实训课程;任务驱动法;创新实践;团队协作
[中圖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4-0222-02
当今社会,创新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任务驱动法更合适于实训教学,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课程任务驱动法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突出特点,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该教法创立初期,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世界各国都已经或正在对高等学校的结构与形式进行深刻变革,世界高等教育趋向多样化。我国的发展方向也同样如此。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多样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迫使教师对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丰富和发展,才能适应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提出的“团队”任务驱动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该教法是对传统任务驱动模式的发展和创新,不是对原有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保留其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增加团队协作的发展理念。下面针对该创新性教法进行简单叙述。
“团队”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四位一体”的教学新模式。其中包括知识掌握、能力突破、合作共赢以及互查互补四个模块。从形式上看,四个模式类似于四个任务,所以它仍然属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范畴。从内容上看,每个模块所需要达到的目标是相互独立的,并且对学生某一方面的发展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它们产生的影响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来说“团队”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每个过程是相互独立、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的,针对个体的发展同一性,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过一学年的实训教学应用证明,该教法的正确实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利于学生将个人利益融入集体利益中。对个体成员来说,提高了自身的团队协作意识,对集体来说,增强了整体的凝聚力。
一、知识掌握
实训课程和理论课程是相辅相成的,理论知识是支撑学生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只凭借教师传授无法达到预期。在实践中探索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实训课堂的组织应侧重于师生互动和演示讲解。教师要以讲解必要的专业知识为前提,以扩展知识为补充,把操作演示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完成理论部分的讲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为每个小组配备一套教具,使学生“边看边学”,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并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必要的情况下鼓励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或者操作演示表达自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实训课程必须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扬弃,充分利用实训课程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实训环境。
二、能力突破
学生个体的能力决定自身的发展,对自身能力的突破则是个体水平提高的最直接表现。“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它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只有会学的学生才能更快地掌握知识。对实训课程来说,可以将学习能力分为两个方面——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操作技巧掌握能力。实训课程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为学生配备了相关课程教具。“边学边看”方式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操作技巧的掌握能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悟性”。但是悟性再好的学生也必须要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能力。
(二)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单独提出,主要是因为它是实训课程所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学生受教育后实践能力的改变,直接反应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操作环节也是实训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学生都要动手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程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还能对已学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的巡回指导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纠正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单纯的理论教育是不同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应该”怎样做。“应该”不是简单的告知,而是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体验”实践过程,从而激发形成强烈的发展意识。因此,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上认识,可以看成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过程形成适应社会需求和发展的素质以及相应的价值观的教育,这就是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式。
(三)创新能力
在当今时代潮流下,国家鼓励学生创业创新,所以这也迫使学校进行不断改革,以满足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引导学生创新。同样的一道工序怎样做能够节省时间、体力或者提高加工精度。这个过程是师生互补的过程,也是这个教学方法的另一个特色。 创新能力是学生都应具有的基本能力,思维上的创新也必须要进行实践的验证。实训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践机会。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动手验证自己的创新观点,并且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产生更合理的新的创新观点。“团队”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团队能力
团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最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团队”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够弥补这个不足点。该模式最重要、最突出的一個特点就是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大学相比初高中来说就像是半个社会,为了使学生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实训课程在培养团队能力方面的改革具有非常大的可实施性。
总之,实训课程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也是直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适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合作共赢
“团队性”是整个创新型教学方法的最大特色。这个实训过程要始终以团队为中心,每个学生只有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才能保证这个团队的最后成绩。团队的存在在一定情况下能够帮助个体充分发展,并且能够适当地弥补个体的不足。
在实训课进行的过程中随机对学生分组。结合实训任务指定评分表,每个人在实训过程中每个任务的表现都有自己的分数,但是最后的成绩是以小组的成绩为主。不排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影响个人的成绩或者团队的成绩。所以,在实训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可以在组内互帮互助,能力强的学生指点和帮助基础较差的团队成员。这样一来,两个人都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在这个模式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要正确处理好自己和团队的利益。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四、互查互补
学生互查是指在整个实训课程任务全部结束以后,以小组为单位,组与组之间互相检验工件,最后给出的真实评分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项参考依据。检验的过程就是学生提高能力、认识自我的最佳过程。
学生互查的目的不单单是评判每个组以及个体能力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互查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工件的检测方法,以便找出自身在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深对自身实践操作方法的认识。知道怎样检测,再去操作体验如何保证最终的检测精度,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检测中通过对比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和优势,最终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互查互补也是以团队为主,团队的成绩受个体成绩的影响,团队成绩则会影响个人最终的成绩。换句话说,在合作中,每个人都担负着责任,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互查互补这个模块对比其他三个模块来说,实施困难性是最大的。可能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1)学生还没有具备较高的检验能力,所以检验的准确性可能会不太符合工件的真实精度。所以,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规范学生的检验操作,做到“理解测量”“对比测量”(通过检验他人的工件,对比自己的工件)“准确测量”。(2)学生之间评测可能会受到个体的感情因素的影响。对这个问题来说,互查阶段的评测结果只能作为一个课程成绩的参考,不能作为决定总成绩的重要依据。互查互补还要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为主要目的去实施。
五、总结
新教法的提出和实施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学生的发展,对比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有创新性。不能说“团队”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十全十美的,因为在实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诸多困难要解决。所以,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更多有效的数据,再对新教法进行完善和改革,才能形成最佳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周谟彦.在高职电子实训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7):49-50.
[2]潘华.拓展金工实习路径的探索[J].教科文汇,2013(19):79-80.
[3]庚在海,周宇,邓宏光.金工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07(4):143-145.
编辑 冯永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4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