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因论视角的英语写作教学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将模因论与英语写作教学联系起来,呼吁教师要重视背诵、模仿等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背诵与模仿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创新。
【关键词】模因论 模仿 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6-0095-02
一、模因的起源与定义
在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 首次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模因一词。在此书中,他以基因通过复制来促进生物的进化这一现象为基础,大胆的构想人类的文化也可能通过什么因子复制来进行传递,这个因子就是模因。模因(meme)这一个词来源于希腊语mimeme,意思是“被模仿的东西”。
随着模因理论的发展与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对模因进行了定义,但是他们的定义都没有离开模因的本质——模仿。例如Dawkins 在早期的时候认为模因是文化模仿单位,其表现形式可以是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尚服饰等。但是后来,他认为模因也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模因通过模仿和复制在大脑之间互相传染从而进行传播。[1]然后Blackmore对于模因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认为模因可以用来指代任何形式的信息复制。但是这个前提必须是这个信息或者某种思想已经得到了复制并且被传播出去了,这样这个信息才具有模因性。她认为某样东西只要通过模仿而得到传播,那他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模因。[2]
总的来说,我认为模因就是一个复制因子,它既可以是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些信息符号,它通过复制模仿来进行传播。词语、音乐、图像等都是模因的载体。
二、语言模因的生命周期
1.语言和模因
语言与模因之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作为模因的载体之一,语言的传播可以促进模因的传播。因为模因本身的传播需要依靠语言的复制与传播。语言之所以可以流传至今并不断的壮大,是因为使用者的不断模仿、复制与创新。如果语言不再为人所使用和模仿,那么语言就会逐渐走向消亡。所以人只要在說话,就在不断的复制传播模因。语言的功能就是传播模因,语言模因是模因的主要形式。
2.模因的生命周期
在1998年的时候,Heylighen提出了一个模因要想成功复制传递就必须经过四个阶段: 同化、保持、表达 以及传播。同化即当模因从旧宿主传递到新宿主的时候,这个模因要可以吸引新宿主的注意并且可以被新宿主理解、接受这个模因,这样才可以把它吸收到自己的认知体系当中。保持就是模因进入新宿主的头脑以后会停留在新宿主的记忆中。并且模因存在于宿主大脑中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表达就是指当宿主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时,模因就会由头脑中的记忆片段转化为能够被其他人感知的过程。这种表现方式可以是话语、文本、习惯、行为等。并且在表达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模因都可以从宿主的脑内提取出来。只有当宿主感觉某些模因很重要或喜欢上我的时候,才会不断地向其他人表达这些模因。传播是指传递模因的载体或媒介,“它们应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防止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流失或变形。”书、图片、视频等都可以看作是模因传播的载体。
三、模因论应用在英语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写作一直是学生学与老师教的难点地带。即使在大学的写作课堂上老师也是匆匆地让学生读过范文后就开始进行写作。虽然在现阶段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有写作课,但是在课上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且在课后关于相关的写作练习也并没有得到学生与教师的注意。通常的情况下,在课后并没有任何巩固练习。而模因论作为可以很好解释语言传播的一种方式,对于写作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四、模因论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1.优秀范文的同化输入阶段
根据模因的生命传播周期,老师要想这些知识模因很好的被学生接受,就需要使学生先注意到这些知识并且使这些知识可以被学生理解。因此,在上写作课前就需要教师认真的备课。课上的第一步就是导入,教师可以采取视频、图片或者有趣的故事形式来作为导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先转移到要讲的话题。第二步就是给予学生一个优秀的范文来作为学生的输入模因,看完优秀范文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分组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这篇文章好,好在那里?在学生发完言之后,教师在进一步的和学生一起分析这篇文章。在这里,老师主要为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结构、观点以及优秀的表达方式等。同时老师可以将文章的结构、作者的观点和文章中较好的词句写在黑板上。例如在黑板上写上:
Topic paragraph
supporting paragraph 1
support paragraph 2…
concluding paragraph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这篇范文的结构及其观点,并且这也给后来学生写作提供了思想结构。第三步就是老师可以根据这些好的词句表达,来帮助学生进行brainstorming, 从而得出更好的表达方式。例如根据 As the proverb says, …,这个表达可以头脑风暴出以下表达:As the saying goes,…, As the saying puts it,…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表达方式。优秀范文的输入可以使学生了解大致的写作结构,并且在阅读范文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一些问题,这样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阅读的文章上。
2.不可忽视的记忆阶段
根据模因的生命周期,模因要想成功地从旧宿主传递到新宿主保持阶段不可忽视。根据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得出背诵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在模因传到新宿主的头脑中以后,它们只是短暂的停留在这个人的脑中,要是没有相应的强化,这些模因就会随着时间而消失。在背诵与不断的强化下,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更好的词汇、短语、句子结构以及好的写作思路等,从而更好的达到模因复制与保持的效果。背诵并不是指老师让学生在剩下的课堂时间里背诵全篇的范文,然后让学生自己自习。在这个阶段里,教师应该在课上帮助学生去记忆这些好的表达方式。老师可以采用联想的方式或者以主题的方式来和学生一起整理这些好的词句。在这一阶段,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看看哪一组能在不看原来材料的情况下说出的固定搭配与句子结构更多,说的多的那组,老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背诵的东西得到加强。 3.写作教学中的表达阶段
模因要想成功地传播第三个阶段就是表达阶段。根据这个阶段,在写作教学上教师就要安排学生亲自的去写。在我们的语言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大多数是中式思维,我们写出的文章并不是地道的英文表达,只是英文文章而已。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重视这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出相应的主题后,先给出与这个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还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写作上。
经过上个阶段的范文输入和好词句的背诵,学生在心里可能已经知道要写题目的主要框架了。这也降低了学生的写作焦虑,使学生对于写作不那么惧怕了。而在这个阶段,模仿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为从模因论中我们可以悟出模仿对于写作教学的重要性。而模仿并不意味着百分白的抄袭克隆,它只是模因集合的重组并且在模仿的过程中也存在创新。教师要教会学生用不同的的表达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给出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来作为语言输入。在词汇方面,教师可以多给予学生近义词或者相似的表达结构来帮助学生增加写作的多样性。例如对于important一词,教师要给出big, crucial, and considerable 等近义词来让学生挑选。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写作表达的多样性。在句子上面,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合适的语境下直接引用范文或者是好的名言名句。例如“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No cross, no crown”, “ 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和“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等等。这样的句子要鼓励学生多多使用。并且在使用和模仿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创新。例如,在学会“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这句话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可以将其改成“Where there is the demand, there is the supply”这样的话。
4.写作教学中的传播阶段
在模因的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传播阶段。在传播阶段里要有一个稳定的媒介才可以使模因稳定的传播下去。所以在学生写完作文之后,教师可以随机叫几个学生将写作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要是时间充足就让学生将整篇文章写上去,要是时间不充足的话就写一段或者两段。在写完以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来改这段文章。首先从文章的结构开始分析。文章结构是好还是不好,不好的话怎么样写才算好。然后在帮助学生修改词句,给出地道的和多样的表达形式和内容。教师要尽力地将好的句词和地道的表达写在黑板上及PPT 上,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及时记下这些内容以便以后复习。
五、总结
模因论对于英语写作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模因论的指导下,我们重新审视了背诵、模仿等一些现在认为可能是过时的教学方法的价值。尤其是在各种教学法都被不地运用到教学领域当中的今天,我们要更加重视背诵、模仿、创新等方法。正所谓,心中有知识才能写好文章,否则一切方法技巧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夏中華.语用学的发展与现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