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爱是教育的基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师爱具有非凡的作用与意义。本文通过笔者的实践感悟从理解与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开始、用欣赏的眼光点亮孩子们的世界、用宽容代替惩罚是爱的更高境界三方面阐述了爱是教育的基石。
  【关键词】师爱 理解信任 教育本质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203-02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教师从心灵深处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自我意识,唤醒他们内在的生命激情和创造力,从而促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因此,教育應该是滋养、是唤醒;是用灵魂唤醒灵魂,用心灵感染心灵;是让学生在爱的雨露滋润下健康成长。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只有用爱心、真心才能在自己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才能找到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除此之外,别无它法。如果说教育有何技巧的话,那就是:用爱心去呵护孩子的一切。所以说,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打开孩子们心灵的钥匙。
  一、理解与尊重学生是教育的开始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你想让学生听从你的教育,你得首先学会“宠爱”你的学生。这里所说的“宠爱”其实就是尊重、理解学生,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问题。“宠爱”可以是一句鼓励、表扬的话语,可以是一个温柔、关爱的眼神,甚至可以是一个小小的约定或特权。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个别学生更是三天两头的惹是生非,常常让任课老师头痛不已。毫无疑问,对一名教师来说,爱一个差生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带来的往往是坐卧不安,是操不完的心!是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偏偏这类学生的自尊心都特别强,他们通常吃软不吃硬。面对如此棘手的学生,教师首先得摸清他们的“底细”,例如,他们都有着什么样的爱好、特长;他们都跟什么人交往;他们的家庭情况如何等等。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启示我们:“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教师只有来到学生中间,倾听他们心灵的声音,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并尊重他们的人格,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教师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才能换取他们充分的信任,也才有可能让他们敞开心扉,让作为老师的我们有机会走近他们的心灵,也因此有了发现“真相”的机会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育的路上,我们才能达到“一个都不能少”的成效。
  二、用欣赏的眼光点亮孩子们的世界
  其实每个孩子来到世间,就像是天使降临,各自带着自己的光环,给千千万万的家庭带来最初的快乐。后来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让他们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他们当中的落伍者遭到各种嫌弃,在家里可能被父母唠叨,在学校可能被老师训斥。总之,这些孩子开始承受各种鄙弃的眼光,让他们曾经充满阳光的世界变得日渐暗淡。作为师长,我们有责任用爱心拂去他们心灵的尘埃,让他们绽放属于自己的特有的光彩。这需要我们用心去挖掘他们身上的一切闪光点,并把他们的优点放大,让它们更加突出。
  我的班上有一名C同学,可以说他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成绩均差的“三差生”。初一刚开学,他就自然而然地与年级的“混混们”混在了一起,甚至还勒索隔壁班的学生,入学不久就被“请到”了学校政教处。要知道每个孩子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我们依旧要想方设法寻找他们的闪光点。C同学体育不错,尤其是篮球打得非常棒。我首先是肯定他的爱好特长,并告诉他自己也很喜欢打篮球,有意拉近我跟他的距离,争取他的信任,让他能接受我给他的建议。同时,我让他在年级的篮球赛中担任主攻,为班级争光,让他觉得自己很重要,从而促使他产生荣誉感、上进心。在上我的课时,我极尽可能地肯定他,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并对自己有所要求。他从最初的不听管教、敲诈勒索到如今的“言听计从”,实在是跨出了很大的一步。当他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说:“老师呀,他读小学时,我从来就没看过他学习,现在他还知道学习了。真是很感谢您!”尽管他的成绩还很不理想,但跟之前比,他已经前进了六七十名,已经开始明辨是非。这于他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我感到很安慰。我想,当我们用发展的、欣赏的眼光去审视这些成长中的孩子时,他们可能会发挥出巨大的潜能,甚至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别忘了,每个孩子就像是花期不同的花朵,给他们足够的阳光,我们便能聆听到美妙的花开的声音。
  三、用宽容代替惩罚是爱的更高境界
  “宽容”是爱心的另一种表现,是爱的更高境界,它包含着容忍、耐心与理解。它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具备的容纳学生犯错的气度。所谓宽容,是教师从心底对学生过错的理解与谅解。只有具备宽容的心,教师才能避免“责怪、体罚、偏听、偏信、不公平公正”等粗暴的工作作风,才能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看过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的人应该记得这样一幕:男主人公冉·阿让在流窜中来到神父的家,神父热情地与他共享了仅有的晚餐,并拿出唯一的银器与他共饮。当晚,冉·阿让就偷走了这套银器。两天后,当地警察抓住了他并认出神父珍爱的银器。于是,他被带到神父面前,神父却说:“你们抓错人了,这是我送给这位先生的礼物。”冉·阿让因此被释放,避免了终身监禁的苦役。神父的宽容让他深感意外,也唤醒了他的良知,他从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后来还当选为市长。从这篇名著中,我们看到了宽容的力量。宽容与仁慈尚能洗去凶悍罪犯的戾气,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稚气可爱的学生?
  记得初二刚开学时,年级来了一批插班生,而这个时候来的学生多半是问题学生。为了公平起见,每个班主任都要抽签,结果我也抽中一个。那个孩子看上去明显与班上的其他孩子不一样,甚至有点格格不入,就连临时代课的老师一眼都能认出他是新来的插班生。他果然不是个善茬,一会迟到,一会不交作业,一会上课睡觉……而且总是有各种理由。然而,最让我担心的却是他眼神中的敌意与不信任,我心里明白这种敌意一定是有原因的。经过与家长沟通,得知他曾经与之前的老师发生过不愉快,觉得之前的老师对他有成见,老是针对他。我总算明白他眼中的敌意从何而来。之后,为了不加深他眼中的敌意,每每他出状况时,尽管我心里也很恼火,但我都会心平气和地找他谈话,听他解释犯错的缘由,一次又一次地给他改正的机会,以宽容取代惩罚。他只要比之前表现好一点,我都大力表扬他。渐渐地,他明白了老师的苦心和善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不仅放下心中的敌意,甚至还会和同学、老师开起玩笑。如今的他,无论我多么严厉地批评他,他都能接受并努力改正。尽管他身上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他已经开始变成一个阳光的孩子。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站在学生的角度,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一个敏感的年龄阶段,当他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如果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及真诚的热爱,他是绝不会拒师于千里之外的。当他明白教师的批评是为了阻止同样的错误再犯,是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时, 他会抛开抵触情绪, 乐意接受教师的意见并将教师的要求化为自己的行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如何去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爱是教育的翅膀,只有乘着爱的翅膀,教育才能自由穿行;爱是教育的底色,缺少了爱,教育将暗然失色;爱是教育的基石,只有它才能承载教育的重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1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