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朗读充满魅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朗读,把静止的文字转化成声音,传递着文字的情感,传达给听众。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是有效阅读书本的一种方式,逐字逐句,理解文义,感受字里行间渗透出的作者的感情。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以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德四方面探析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魅力;理解力;想象力;语感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书的真谛。朗读是小学生阅读的基本功,是阅读的起点。通过朗读的方式,小学生可以更顺利地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作为一种语言能力,教师应重视培养小学生掌握朗诵的方法,让他们从朗读中发展智力、增强语感、深华精神气、提升综合素质。既然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那么朗读究竟有什么效果呢?
  一、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叶圣陶先生曾谆谆告诫我们:“小学语文课当以朗读为目的,教师应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若重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有感情地大声地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话语流利度,加强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体会文字的节奏美与音乐美,是有益学生身心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担当着引路人的角色,将学生一步步引进门。学生会跟着教师的指引,通过提问、朗读、理解、感悟,从文体走进作者的内心。例如,笔者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着重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描写母亲的句子,并分组朗读。“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学生在自己的朗读以及听同学的朗读中慢慢体会到,母亲说这些话是为了让儿子能够好好地生活下去,虽然她和儿子都得了重病。但是,她希望儿子也能像她一样顽强。这样,使学生真正领悟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懂得了母爱的伟大,懂得了感恩。这样学起来事半功倍,他们能从平时的积累中学以致用,这都是多读的好处啊。
  二、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感以及想象力。熟读文本之后,慢慢就能理解课文内容,继而会去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意境,感受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因此,在教学中,笔者会通过晨读、默读、分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课文,反复朗读一些情感浓郁的语句或段落,去激发学生的共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中,笔者先是有意让学生通过朗读积累文本语言以及规范的句式,进而结合观察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小女孩当时在街上的情节,引发学生想象。学生熟读成诵之后,发挥想象能力,续写了《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的身边》会怎么样做,如,小欣这样写到:“我带她去逛街,吃当地的小吃。然后,买一个大大的熊送给她。如果她没有朋友一起玩时,就可以跟这个熊作伴,有什么话,也可以跟它说。小女孩高兴地笑了。”小月写到:“六一儿童节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了我的家。我带她一起去游乐园。她对学生游乐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我一个一个地告诉她,解开她心中的困惑。还带她去坐了坐那幸福的摩天轮。我对她说,要是你喜欢,以后我每星期都带你来这里。小女孩欣慰地笑了。”……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尽的,如果不经过熟读原文,就不能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心理,渴望温暖,渴望快乐。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切入点,激發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泉。
  三、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当下的语文教材,每一篇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编排出来的,有着严格的知识体系。常常听到学生自行朗读时是一口气读下去,没有停顿,更谈不上感情色彩。这样就像读多少遍,没有语感,也很难进入到作品之中。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从字传声,从声入字,去感受语言语文字的魅力。例如,在教《赤壁之战》一文时,笔者选用《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作为背景音乐,配乐朗读,让学生一下走入当时硝烟弥漫的战场:浓烟封锁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江,哪里是岸,哭喊声一片,曹操士兵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从而感受赤壁之战的壮观场面。变换不同的朗读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通过单读、齐读、引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多方位地感受朗读的魅力,久而久之,语感就培养出来了。拥有好的语感,就可以在浩瀚的文字世界里感知语言无处不在的精妙。如何在朗读中培养美感,笔者认为一是诵读。先读通,再读顺,反复为之,逐步加深理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二是美读。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深入领会作品之后才能做到的。有了理解,有了感情,自然,语感也就出来了。
  四、朗读可以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培养高尚品德
  朗读最终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美好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品味,净化学生的心灵。而这,也正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如,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会知道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朗读《永远的歌声》,会知道师生之间的浓浓深情;朗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会明白朋友情谊的深厚;朗读于右任的《望大陆》,会知道爱国之情的源源流长;朗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会知道母爱的伟大;朗读李海燕的《怒吼吧,黄河》,会知道抗日军民的精神和意志……渗入情感去朗读,用心吐字,将无声的文字有声地传递出来,撼动人的心灵。因此,笔者认为,应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美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时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朗读者》非常受热捧,因为每一期的主题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因为每一个朗读者都投入了感情,我们常常看到泪洒荧屏的朗读者以及听众,人们再次看到了朗读的魅力,感受到了朗读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所以,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培养他们的高尚品德,不妨从朗读开始。
  如果,你遇见一个美妙的声音,你会觉得置身于大自然之间,舒服、清新。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专属的音区和声线,有些可以经过专业的训练之后达到规范性的一致,但是每个人的情感却永远不能一致,这也就使每个人的朗读都不会一样,即使是同一段文字。朗读者不仅自身获得这种愉悦,更应该通过发声让听众一同感受,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让这个世界充满着美感。
  总而言之,朗读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不应该被忽视。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修炼,起到优秀的范读作用,指导学生走进朗读的美丽殿堂。让学生养成朗读的好习惯,沉醉于有声世界,爱上朗读。从朗读中发掘美的生活,净化心灵,激活人生的情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2876.htm